登陆注册
19526

精气神与抑郁症(6,传神之作)

健康号2023-07-26 12:56:111

一幅画,一幅字,一件雕刻,凝聚的是作者的“神”,所以称“传神之作”,是把作者当时聚的神传递到了作品上,后人观看的时候,如果也是凝神静气地体验,立刻就与作者的“神”相通了,于是被作品打动了。所以,没有这种“神”,就不会有传神之作,没有这种凝神的观察力,也就是接收能力,也不会欣赏。

试想一位艺术家经常心绪不宁,心不在焉,他的作品会是怎样?今时之人,一旦出名,则忙于应酬、心浮气燥,难以再出佳作。况且有的人还没有出名,就不断在网上晒作品,求关注,拉投票,召集酒局,哪有精力疑神静气?所以,潜下心来,“积精全神”,是有所成就的前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有一部关于藏传文化的记录片《第三极》,其中有一个印刷经文的情节,“纸张、雕版、宁静愉悦的心,在这里交汇…….”,这样印刷出来的经文,一定蕴含着印经者虔诚的心神,不是因为娴熟的手法,重要的是要有“宁静愉悦的心”,这样的经文,才能被信奉者膜拜。如同书法,绘画,是作者凝神静气定格在纸上的某种高尚意境,无法言传,一般人修养不到这种境界,却可以被这种意境深深打动,产生膜拜之心。从古到今,有好多伟人,有着很高的书法艺术修养,反映的是“积精全神”、“凝神静气”的素养,正因为这种素养,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面对一幅传神之作,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感动的,你得有本事接收这份“神”。这同样需要疑神静气的能力,才能与古人同频共振。有人到饭店吃饭,能体会到今天厨师的心情怎样,这就很高级了!这得有多么静谧的心境呀!

中医里讲 “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而看不见的神,是与瞳孔相对应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神”。央视有一档《百家讲坛》节目,许多人喜欢看,却不知为什么喜欢。其中的演讲者有一个特点,不看稿,不看幻灯,面对观众,通过眼神,产生互动。就象两个人的谈话,不可能分神,不知不觉就被吸引住了。如果讲者只是盯着幻灯,或者低头看讲义,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没有眼神的交流。透过眼神,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智慧、境界、气场,甚至威慑力。开会的时候,讲话者是在念稿还是脱稿讲,我们闭着眼睛也能感知到。

据说王羲之写完《兰亭序》,自己也觉得很满意,过了几天,想再写一遍,却怎么也比不上那天晚上写的。人还是那个人,笔还是那只笔,但已经不是当时那个“心神”状态了。

待续。

把“神”的概念搞透了,抑郁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神乎其神乎?玄之又玄乎?非也。前面几期都讲到了,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有哪些体现?下期继续关注。

且看中医是如何认识抑郁症的?找到病因,自有对策-之六

王光强 2023.7.18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