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能锻炼全身70%以上的肌肉,但很少人能正确的用好它
引体向上是一种自重的复合运动,可以同时锻炼全身70%以上的肌肉组织,对于不同的运动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引体向上,但很少人能正确的用好它。

在讨论引体向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哪些肌肉:
小臂肌群、肱二头肌群、肱肌、三角肌后束、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腹肌群等,以及一些深层小肌肉群。
在这些肌肉群中,肱二头肌和背阔肌是主要的发力肌群。
因此,如果你想做好引体向上,就必须知道这些主要肌肉群的形状和功能,这样你才能在做动作时正确地发力。

下面先来说说标准引体向上运动过程:
双手正手位握杠,呼气,开始向心脏收缩,首先是肱二头肌发力,弯曲肘部,向上拉起身体。
当上臂靠近平行地面时,背阔肌开始收缩并发力,此时,肘部应夹在身体内侧,直到下颚超过水平杆为止。
开始离心收缩,同时吸气,伸展肘部,身体下落,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这个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肌肉力量不同,所以背阔肌参与发力的时间也不同。
下面我们再来聊聊动作的细节分析
1、握距的影响

一般分为窄握距、宽握距和正常握距。
窄握距指的是比肩膀窄到靠近双手的范围,当窄握时,更多的重点是放在手臂肌肉的运动上。宽握距指的是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的距离,宽握时更强调背部肌肉群的运动。正常握距位置指宽度相同或略宽于肩部的距离。在这个握距位置,可以同时兼顾窄握和宽握的运动效果。
2、手位的影响

正手位:根据肌电图观察显示,当掌心转向身体或肘部向后弯曲时,肱二头肌的潜在活动非常小。因此,当用正手位进行引体向上时,背阔肌将会发更多的力,而肱二头肌发力较小。
反手位:根据机电观察显示,当小臂向外旋转时,使手掌面向自己并屈肘,肱二头肌就会有明显的机电活动。因此,当使用反手位引体向上时,肱二头肌的发力会更多,而背肌群发力相对较少。
对握法:当采用对握时,上臂的肱肌发力较多,肱二头肌发力较少,如果运动范围被拉到胸部,背阔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3、运动幅度的影响

无论是哪种引体向上,运动的起点都是手臂伸直,肩胛骨完全张开,但向心收缩的终点不同,带来的训练效果也就不一样。
下颌到单杆的高度:这是标准的引体向上,在向心收缩阶段结束时,拉到这个高度对肌群的发力效果都不错。
胸部到单杆的高度:一般来说,当正握或对握时,身体同时向后仰,可以锻炼到更多的肌肉。

静力式引体:在引体向上的整个过程中保持腰部的稳定,双腿垂直并拢或交叉,膝盖向后弯曲。在静力状态下,发力的肌群可以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这通常在目标发展肌肉力量和围度时采用。
借力式引体:在整个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通过摆动身体,利用惯性来完成动作,这种方法注重肌肉耐力、手臂抓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朝九晚六的上班族都在坚持跑步!你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吗?
说实话,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我们平凡的人,天天都要赚钱养家,天天都要上班,朝九晚六都已经是常态,很少有自己休闲的时间,活的真的非常累!但是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很少有自己的休闲时间,但是仍然有不少上班族挤出时间去跑步,坚持运动,从未停止,这确实有点奇怪!健康号2023-08-11 02:59:010000超一半人感染,一人感染全家中招,这种病菌接吻也能传染
近日,南京一男子因为肠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肠镜检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医生叫他家里人一起来检查,结果全家都感染上这种病菌,一人感染全家同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里的细菌,它是唯一能在胃强酸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在肠胃兴风作浪,是众多疾病的始作俑者,我们熟悉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健康号2023-04-25 10:37:180001爱喝豆浆的男士看过来!豆浆里的雌激素,让胸变大了?
豆浆作为“国民饮品”,经常出现在早餐的餐桌上。但网上总流传着豆浆含有雌激素,男性喝多了会变娘,女性喝了能丰胸,这到底是是真的吗?1.豆浆到底会不会让胸变大?健康号2023-04-25 11:46:060000如何打造宽厚的肩部?不妨试试这4招,开启你的强肩之路吧!
社会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演变,对于肩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都想打造宽厚立体的肩部肌肉,好看的肩部支撑一个人的气质形象,让你穿衣时显得身体高大强壮,脱衣时肌肉精湛饱满,身材宛如一个完美的衣架子。健康号2023-07-28 04:32: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