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三,要很务实。执行力高,能够有效带领、凝聚团队,按照技术规律,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和规模扩大。
这是每个学科带头人,都必须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全力适应的政策。
不同学科、业务单元的不同选择,最终会形成省市县、省级各个医疗机构之间新的市场格局。

第三,技术能推广普及,业务能达到一定规模。
这也要求每个专业、每个学科都要思考新方略——做好定位,到底收治什么样的病人,治疗疾病的哪个阶段?选好策略,是技术领先还是费用最低?在医疗市场中,每个病组的第一方队、第二方队、第三方队发展方略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基于理念的改变。肿瘤是大病,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模式,围住院期的综合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收益。肿瘤是慢病,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防、诊、治、康一体化理念也会促进相关团队的融合创新。

从按项目付费到按DIP付费,意味着,过去在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医保基金跳出来,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你的业务量可以快速增长,但你的服务单价会下降。





从09年这轮医改启动以来,对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影响最为巨大、深远、系统的政策,就是支付制度改革,没有之一。

我的理解,学科建设,就是在人才梯队、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科普的一个或若干个板块不断努力,以提高在同行和患者心中的影响力,而开展的系列活动。

如何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DIP支付制度,本质上是用统计学原理、经济学手段,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目标的系统的、制度性设计。
这种新的支付方法,会重塑医务人员的底层决策逻辑,进而形成新的就医规则。

这是高解春教授对“学科”和“学科建设”给出的概念。
分享一个内镜学科发展的故事~
第二,交叉性。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在哪些区域容易产生创新?技术的交叉地带——医技临床化、内科外科化就印证了这点;学科的交叉融合,医工融合、医研学融合、医信融合,会形成突破性的、可转化的创新……
医院发展、学科建设离不开特定的制度、经济、社会环境。
其次,要有整合能力。能够整合科内、院内、区域内、行业内最多的资源和平台。
第二个思考,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
第二,微创化。在诊疗技术操作上,微创化既提升了患者安全,也提高了康复速度。
就肿瘤诊疗的创新而言,可以考虑五个方向。
DIP支付制度,是以“疾病诊断 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以历史费用和当期加权工作量作为基础,形成的费用支付模式。
就医疗活动而言,如何提高学科影响力?

创新是提高临床学科影响力最关键、最重要的路径。

怎么才算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
其次,医疗效果是稳定可靠的,患者能受益的。
首先,要有眼光。能够及早的、敏锐的捕捉到学科发展方向。


这个改革,会让医疗系统持续的内卷。同行之间内卷,临床和医技科室之间内卷,年度之间内卷~
第三,窗口期。临床技术的产生、应用有明显的窗口期。抓住了机遇,学科影响力会上台阶。失去了机遇,再勤奋,大家也只记得第一例、第一人。错过了窗口期,你可以做到优秀,但难以成为出色。
第四,人性化。在诊疗过程中,基于患者的体验和审美等方面人性化的技术路线设计,响应了富裕时代患者的诉求,也是创新方向。
第五,智能化。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赋能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康复等各个环节,既提高效率,也会给出创新启发。

个人简介......
也就是说,医疗技术和同行相比,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
要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凡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均属杏林数豆者。
第三,综合化。MDT、ERAS等综合治疗模式,能够促进治疗规范、学科融合、提高患者综合受益,是创新方向。
第四,要有格局。能够关注学科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切准时代的脉搏,创建学科发展的新时代。
肿瘤诊疗活动的创新有几个特点:
第一,精准化。包括影像、病理、分子、基因等方面的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案的精准化。
首先,医疗技术是行业领先的。
【疑难病例讨论】冠脉介入后5次阿斯发作的51岁男士
宁夏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吉祥等遇到这样一例蹊跷的患者。患者男性,51岁,“突发胸痛1h”即入院就诊,3小时内接受了冠脉介入手术,4小时内恢复血流,但却在30小时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心电事件记录示高度房室阻滞合并心室停搏,持续20秒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此后1小时共5次阿斯发作,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后意识恢复,最长的心室停搏为50秒。图1患者心电事件记录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0:35:51
0000下腔静脉触发点,也可引发房颤!JACC子刊葛均波、刘少稳等研究
在房颤射频消融过程中,识别肺静脉以外的房颤触发位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等发表在JACC临床电生理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下腔静脉是阵发性房颤的一个罕见但潜在的触发位点,可通过局部射频消融来识别和安全消除。该研究显示,隔离肺静脉后,来源于下腔静脉的异位搏动,在心电图所有导联表现为窄P'波间期和负向P'波。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4:51:34
0000女性夜间猝死风险高于男性,吃镇静药要谨慎!美研究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在夜间因心脏骤停而猝死。据悉,在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约17%~41%发生在夜间10点到凌晨6点。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4126例患者的记录,其中3208例在白天发生心脏骤停,而夜间有918例。女性夜间发生者为25.4%,男性20.6%。夜间发生心脏骤停者肺部疾病的患病率明显更高,既往及现在吸烟的比例也较高。口罩表面新冠病毒能“呆”7天!洗手很重要
4日武汉卫健委公布了这样一则病例:这例患者是无症状感染确诊者,因取快递没戴手套,有几次没洗手,而楼内曾有确诊病例,就此不排除社区感染。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到底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活多久?近日发表的不同研究显示,病毒活多久与接触的材料有关。总结一下是这样的:外科口罩表面:能活7天;门把手、珠宝、银器:能活5天;木头(如家具、地板):能活4天;GLP1-RA,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美研究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个好药,降糖还能带来心血管获益。但是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显示了其中的瑕疵:包括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和度拉鲁肽在内的GLP1-R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者认为,有必要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设计长期随访大样本临床研究,尤其是针对已罹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