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三,技术能推广普及,业务能达到一定规模。
其次,医疗效果是稳定可靠的,患者能受益的。
怎么才算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
第三,窗口期。临床技术的产生、应用有明显的窗口期。抓住了机遇,学科影响力会上台阶。失去了机遇,再勤奋,大家也只记得第一例、第一人。错过了窗口期,你可以做到优秀,但难以成为出色。
这也要求每个专业、每个学科都要思考新方略——做好定位,到底收治什么样的病人,治疗疾病的哪个阶段?选好策略,是技术领先还是费用最低?在医疗市场中,每个病组的第一方队、第二方队、第三方队发展方略是完全不同的。
肿瘤诊疗活动的创新有几个特点:
也就是说,医疗技术和同行相比,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
分享一个内镜学科发展的故事~
就肿瘤诊疗的创新而言,可以考虑五个方向。
个人简介......
第三,综合化。MDT、ERAS等综合治疗模式,能够促进治疗规范、学科融合、提高患者综合受益,是创新方向。
其次,要有整合能力。能够整合科内、院内、区域内、行业内最多的资源和平台。
第三,要很务实。执行力高,能够有效带领、凝聚团队,按照技术规律,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和规模扩大。
我的理解,学科建设,就是在人才梯队、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科普的一个或若干个板块不断努力,以提高在同行和患者心中的影响力,而开展的系列活动。
DIP支付制度,是以“疾病诊断 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以历史费用和当期加权工作量作为基础,形成的费用支付模式。
就医疗活动而言,如何提高学科影响力?
这种新的支付方法,会重塑医务人员的底层决策逻辑,进而形成新的就医规则。
首先,医疗技术是行业领先的。
首先,要有眼光。能够及早的、敏锐的捕捉到学科发展方向。
这是高解春教授对“学科”和“学科建设”给出的概念。
第四,要有格局。能够关注学科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切准时代的脉搏,创建学科发展的新时代。
从09年这轮医改启动以来,对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影响最为巨大、深远、系统的政策,就是支付制度改革,没有之一。
这个改革,会让医疗系统持续的内卷。同行之间内卷,临床和医技科室之间内卷,年度之间内卷~
从按项目付费到按DIP付费,意味着,过去在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医保基金跳出来,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你的业务量可以快速增长,但你的服务单价会下降。
第四,人性化。在诊疗过程中,基于患者的体验和审美等方面人性化的技术路线设计,响应了富裕时代患者的诉求,也是创新方向。
创新是提高临床学科影响力最关键、最重要的路径。
凡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均属杏林数豆者。
第二,交叉性。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在哪些区域容易产生创新?技术的交叉地带——医技临床化、内科外科化就印证了这点;学科的交叉融合,医工融合、医研学融合、医信融合,会形成突破性的、可转化的创新……
第一,基于理念的改变。肿瘤是大病,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模式,围住院期的综合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收益。肿瘤是慢病,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防、诊、治、康一体化理念也会促进相关团队的融合创新。
第二,微创化。在诊疗技术操作上,微创化既提升了患者安全,也提高了康复速度。
第二个思考,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
要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医院发展、学科建设离不开特定的制度、经济、社会环境。
第一,精准化。包括影像、病理、分子、基因等方面的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案的精准化。
第五,智能化。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赋能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康复等各个环节,既提高效率,也会给出创新启发。
如何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这是每个学科带头人,都必须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全力适应的政策。
不同学科、业务单元的不同选择,最终会形成省市县、省级各个医疗机构之间新的市场格局。
DIP支付制度,本质上是用统计学原理、经济学手段,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目标的系统的、制度性设计。
过敏性疾病青少年常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哮喘、枯草热或湿疹是青少年人群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期,一项研究则发现,患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患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的风险升高。本研究中,患有哮喘等过敏症的孩子的体重多超标,肥胖/超重率高。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些孩子发生的肥胖/超重的几率比普通孩子高出19%以上。另外,本研究数据还显示,患有哮喘、枯草热或湿疹的孩子发生高血压或高血脂的风险是普通儿童1~2倍。40万ICU患者的发现:高个比矮个命长
也许一个人的身高也是一种潜在的生命信息,比如曾有研究显示个儿高的人癌症风险高。不过,近日一项纳入40万重症监护患者的研究则显示,个儿最矮的(1.37米)比个儿最高的(1.98米)在治疗中更可能死亡。研究显示,在高个儿患者组中,院内死亡风险在男性为21%,在女性为17%;而矮个儿组中,男性为29%,女性为24%。金鸡独立不足10秒,可预测死亡风险
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分析了1702名51~75岁的居民的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无法保持单腿站立10秒,则在此后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近一倍。一个人的平衡能力,与体能、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不同,通常可以保持到60岁,之后则会相对迅速地减弱。研究者认为,这种简单而安全的平衡测试可以纳入老年人常规体检中。研究显示,约1/5的人不能腿站立10秒钟。年龄越大,不能完成的比例越高。中国专家共识: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筛查大血管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约有75%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及早发现大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病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预防靶器官损害及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吸烟伤“心”恢复需15年,一天一个苹果能帮忙
近日,来自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一项对8800人追踪26年的分析表明,一戒烟,心血管系统就开始迅速恢复,几小时就会有生理变化,但要想恢复到不吸烟者水平平均得15年。研究者指出,只要戒烟,心血管病风险就比一直抽烟的烟民风险低,不过“最好从不沾烟草”。不过之前一项纳入13355例45~65岁参与者的研究认为,戒烟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用15年来恢复还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