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女子吃黑木耳被送进ICU!这4种食物做饭时不注意,能害一家人
深圳的龙女士喜欢趁着周末休息,开车去周边城市玩一圈。这一次,龙女士在外面玩了两天。礼拜天晚上到家以后,开始准备提前做好周一的午饭。
在找食材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上次在家做菜,还剩了不少木耳没用。木耳一直泡在水里,天气又转凉了也不会坏,正好可以拿它做配菜。
周一中午,龙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公司打开自己做好的午饭便当。她吃完炒木耳以后,准备开始午休,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龙女士的肚子开始剧痛,疼得她开始冒汗。马上又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她感觉不像是普通的不舒服,就喊醒了同事。
此时的龙女士甚至无法自己站稳,被送到医院以后她还昏迷了。医生检查出她的多处脏器有衰竭的迹象,确认是米酵菌酸中毒,需要做肝移植手术。

泡发3天的黑木耳,是脏器衰竭的元凶
干木耳本身是无毒的。但是泡发很久的黑木耳就容易被微生物攻占,变身”毒物“。
这种毒素叫做米酵菌酸,又耐高温,毒性还猛。也就是说,哪怕你把泡发木耳洗了三遍,开水烫烫,都去除不了毒素。
不小心把含有米酵菌酸的木耳吃下去之后,致死率超过了50%。即使逃过一劫,代价也是身体多个器官衰竭。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解毒药物!
小贴士:泡发木耳多久才安全呢?一般冷水是泡3-4个小时,热水的话时间更短。

快速泡发木耳的话,往温水里加一点白糖和面粉。白糖可以让干木耳快速吸收水分,面粉可以清除木耳杂质。
除了菌菇,这3类食物也能中毒
豆角
豆角不是很好熟,里面含有不少甙类毒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吃到没熟的豆角,可能会肚子痛、呕吐。如果吃到了没熟的豇豆,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
划重点:为了防止豆角不熟,可以先用开水烫一遍才爆炒。

冒第一遍泡泡的豆浆
自己在家煮豆浆,会出现“假沸”现象。煮豆浆出现的第一遍泡沫,并不代表真正煮沸了,那时候的温度才80度左右。
如果这个时候关火,豆浆就是没煮熟的。里面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会让人食物中毒。
所以煮豆浆要在第一次出现泡沫之后,多煮几分钟,才能保证完全熟透。
新鲜的黄花菜
新鲜的黄花菜里有一种本身无毒的物质,叫做秋水仙碱。
但一旦这种物质被胃肠道吸收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剧毒--二秋水仙碱。
有多可怕呢?只要摄入0.5mg,致死率就极高了!

划重点:干黄花菜是经过处理的。鲜黄花菜就需要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不然极易中毒、死亡!
Dr.X说
很多家庭常见食材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错误的处理方式会让食物变成“毒物”。全家人都要学会这份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大家的饮食安全!

阜外医院手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达国际领先水平,王水云等总结围术期管理经验
阜外医院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手术很成熟,围术期死亡率在1%以下,手术数量和效果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阜外医院周程辉、于钦军、王水云等指出,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很重要,其重点主要包括术前完善的评估和药物处理,术中注意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积极控制心率、维持窦性心律和避免血容量不足,保持一定的外周血管阻力。围术期加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合理使用肺动脉导管监测能使患者获益。1术前评估能量饮料增加心血管风险,并非全因咖啡因
能量饮料,一直以来非议缠身,比如导致急诊就诊量增加,饮后猝死风险增加等,而饮料中的咖啡因被认为难辞其咎。难道都是咖啡因惹的祸?来自美国加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医疗中心的学者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者通过比较同样含有320mg咖啡因的一份能量饮料和一份咖啡饮料在人体中的变化发现,能量饮料对心脏电生理活动和血压的影响要更显著。Lancet刊发研究惊人结果:节食减肥可“治愈”糖尿病!
12月5日,Lancet杂志发表了DiRECT研究一年随访的惊人结果。该研究提示,在医疗机构提供的强化减肥项目管理下,2型糖尿病可能完全实现逆转,即获得“治愈”的可能。该研究显示,经历1年的强化减重管理后,近半数(46%)糖尿病得到“治愈”(不用降糖药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6.5%),3/4不再需要应用降糖药,血糖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杨进刚阜外2023-08-13 10:50:40
0000SGLT2i还能治痛风!?JAMA子刊研究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总是给人带来惊喜。近日,一项中国台湾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i,还有助于降低“富贵病”痛风的风险。研究显示,使用SGLT2i者痛风发生率低于使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者(20.26/1000人年vs24.30/1000人年)。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0:56:09
000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美国心脏协会声明:重大事件会影响健康
俗话说的好,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变故,愁更愁!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指出,人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变故,比如新入学、开始新工作、生孩子、退休等,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原因是可能会减少日常体力活动,其实就是扰乱了生活规律。《黄帝内经》早就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意思就是保持生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