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越多(颈动脉斑块越多,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但在男士中,自我报告或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无明显关联。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适度饮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无保护作用,这为通过减少饮酒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提供了证据。
该研究纳入22 384名成年人,其中34.2%的男士和2.1%的女士报告规律饮酒。男士和女士的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0.70 mm和0.64 mm,有颈动脉斑块者分别占39.1%和26.5%,平均颈动脉斑块负荷分别为0.99 mm和0.65 mm。
分析显示,在当前饮酒者中,颈动脉斑块风险随着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每周酒精摄入量每增加280 g,OR=1.42),按照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估算结果也一致(OR=1.21)。
在女士的遗传分析中,由于饮酒的人很少,未观察到基因工具与任何颈动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相关。这表明,基因型预测的酒精摄入量与男士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可能主要是由于酒精本身,而不是基因的多效性效应。
来源:Associations of alcohol intake with 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22,000 Chinese adults. Atherosclerosis, 2023, 377: 34-42.
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的新分析发现,饮酒会增加颈动脉斑块负荷。
不论在常规分析还是遗传分析中,较高的酒精摄入量与颈动脉斑块负荷增加均显著相关(每周酒精摄入量每增加280 g,斑块分别增加0.19 mm和0.09 mm)。
0000
相关推荐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美国青年心脏病发作逐年增加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的研究新数据显示,美国青年人(≤40岁)心脏病发病率稳步上升。研究发现,2000~2016年,青年人心脏病发作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在过去10年中每年上升2%。研究者指出,过去很少看到40岁以下的人心脏病发作,而现在,一些人早在20多岁,30出头就发生心脏病。作者称,我们似乎走错了方向。三分之一都会被误诊的心脏病:以中壮年男性为主,多表现为呼吸困难
有一种病,既是心脏疾病,又是原发恶性肿瘤,而且临床误诊率较高,这就是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那么如何更好准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这种病到底都有哪些特点?北京朝阳医院吕秀章、孔令云等就此对中国内陆35年共186例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层,其中主要目标为中壮年男性,男女患病比率近2:1。HbA1c高,增出血风险!广东省医研究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何鹏程、范华林等进行的研究显示,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HbA1c高远期大出血风险高。这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了2020~2014年接受PCI治疗的6283例NSTE-ACS患者,74.9%为男性,34.1%有糖尿病病史,平均年龄64.13岁。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3:47:10
0001腰臀比比体重指数更有预测价值!38万多名居民研究
EASD2022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与体重指数(BMI)相比,腰臀比(WHR)更能预测死亡风险。研究纳入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38万多名英国居民,直接比较了腰臀比、BMI和脂肪质量指数(FMI)。结果表明,与其他两项指标相比,腰臀比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最密切。进一步分析表明,腰臀比还与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其他非心血管、癌症相关或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死亡密切相关。PCSK9抑制剂,轻度升高血糖!FDA数据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临床备受关注的一类新型降脂药物。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心血管极高危血脂异常患者,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或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基础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仍不能达标,应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研究显示,PCSK9抑制剂的降脂效果非常显著,一年注射2次,LDL-C大约可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