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病防控不乐观(危险因素流行,管理没有进步,柳叶刀子刊研究)
高高胆固醇、高TG和高甘油三酯的患病率分别从2002年的2.9%、11.9%和2.5%上升到2018年的8.2%、18.4%和8.0%。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订阅点击: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比率有所下降,男性的比率略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的比率最高,18~44岁年龄组最低。
运动不足的比率持续增加,从2013年的16.3增加至2018年的22.3%。男性运动不足的比率高于女性,44~59岁年龄组的运动不足的比率比率最低。


四成居民血脂异常
2002~2018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大幅升高,肥胖从2002的7.1%升至2018年的16.4%、超重/肥胖从29.9%升至50.7%、高血压从18.8%升至27.5%、糖尿病从2.6%升至11.9%,血脂异常从18.6%升至35.6%。
红肉过量摄入的比率从2013年的32.5%上升到2018年的42.0%。
高血压患病率从2002年的18.8%上升到2012年的25.2%,并进一步上升到2018年的27.5%。
吸烟率从2013年的27.3%,略下降到2018年的26.2%。男性和农村居民的吸烟率高于女性和城市居民。45~59岁年龄组的吸烟率最高。
与女性相比,男性的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和低HDL-C的患病率更高。
作者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而管理停滞不前,预计2030年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管理情况也不乐观,无法实现全球或国家目标。
图1 2002~2018年≥18岁居民肥胖患病率趋势(%)
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45~59岁和18~44岁年龄组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所有年龄组城市地区的糖尿病知晓率和治疗率均高于农村地区。

从2002年到2018年,肥胖的患病率从7.1%上升到16.4%。
总体而言,2002年至2018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提高了10.8%、10.2%和4.9%。
2019年,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死亡分别占总死亡的47.1%、24.1%、8.8%和2.5%。
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肥胖
作者呼吁,应把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放在首位,整合公共卫生和临床服务,实现预防和治疗并重的全链条慢病管理。
2018年,高血压控制率最低,仅为11%。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情况更差。
城市地区的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差距缩小了。城市男性的肥胖患病率最高。
糖尿病患病率11.9%
中国居民的出生预期寿命预计将从2019年的77.7岁,增加到2035年的81.3岁,中国≥60岁人口将从2019年的2.54亿,增加到2040年的4.0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8%。
高脂血症定义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四种非正常血脂水平的任何或组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包括6.22 mmol/L、2.26 mmol/L、4.14 mmol/L、1.04 mmol/L。
预计中国的超重和肥胖将使造成4180亿元人民币的支出,占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图3 2002~2018年≥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趋势(%)
高血压控制率仅11%
糖尿病患病率从2002年的2.6%上升到2018年的11.9%。2002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女性,但在2013年和2018年,情况发生了逆转。
城市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长(2000年为36%,2021年为63%)也带来了饮食变化、体力活动减少,以及随后从传染病向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转变。同时,压力、生活方式和城市环境,都促进了居民摄入高热量饮食。
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男性和农村居民的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率分别高于女性和城市居民,而城市女性在所有情况下的增长率最低。可能的解释是,城市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于农村居民,女性比男性更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研究还发现,18~44岁的年轻人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下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表现为未确诊糖尿病的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
2002年、2012年和2018年,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8.6%、40.4%和35.6%。
慢病防控形势严峻
作者表示,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增加与老龄化、社会经济、行为和环境因素变化的相关。
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从2002年到2018年,性别差异翻了一番。2018年,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城市地区。但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城市。
研究预测,如果中国不能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行动来对抗日益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2030年中国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可能分别达到70.5%、35.4%和18.5%。
2002年、2012年和2018年,45~59岁年龄组的肥胖患病率高于18~44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
2013年,44~59岁年龄组的过度饮酒率最高。2018年,60岁以上年龄组的过度饮酒率达峰值。
在过去二十年中,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增加,但仍较低。
男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女性。但18~44岁年龄组最低。
来源:Trends i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China 2002–2019: an analysis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data.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fic, Published:June 19, 2023.【原文下载】
近期,柳叶刀子刊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中国居民营养调查的研究全面描绘了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变化趋势,包括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情况。
近年来,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平均每天摄入<400克)、红肉摄入过多(平均每天摄入≥100克)和运动不足(每周总活动时间不足150 min)等许多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几乎没有改善,甚至有些变得更糟。
作者指出,农村居民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农村居民的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率高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五种行为风险因素中有四种高于城市居民。考虑到农村地区的资源有限,实用、有效和可推广的干预模式对于缩小城乡健康差距至关重要。
图2 2002~2018年≥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趋势(%)
研究纳入的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CCDRFS,2013年和2018年)和中国国民营养调查(CNNS,2002年、2010~2013年、2015年和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相应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从2012年的533/10万上升到2018年的685/10万,增幅28.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占比持续增加,从2002年的80.0%,增加至2019年的88.5%。
行为危险因素流行
这项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发现,超过50%的中国男性目前吸烟,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几乎半数中国居民水果/蔬菜摄入量低,红肉摄入量高。
而在这十几年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增长非常缓慢,波动在10%~40%。
2013~2018年,过度饮酒(男性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41克,女性平均每日酒精摄入≥21克)率也呈下降趋势,男性的过度饮酒率高于女性。
2002年,男性的肥胖患病率低于女性;但自2012年以来,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
孕妇或应少吃这些水果?
很多人认为,孕妇多吃点水果好。不过,这个还是有讲究的。近期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孕中期过多吃水果,尤其是血糖生成指数>55的水果会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这里的过多食用水果,是指超出指南所推荐的每日200~400g。这项研究中,孕妇们平均每天吃419g。强化降压升高肌钙蛋白?SPRINT试验最新分析
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6:24
0000福建医大林金秀等研究显示,不同心率的高血压,起始β阻滞剂的剂量应不同
对于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用点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及心脏猝死,但到底常规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可使不同基础心率下降多少,剂量翻倍后又能增效多少,如何用药更为安全有效?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林金秀、赵文香等通过对不同基础心率的高血压患者给予不同剂量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回答了这一问题。【AHA2016】收缩压≥164 mmHg者降压后血压下降太快或有早死风险
AHA2016上,来自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上的一项研究提示,降压是个精巧的技术活儿,对于某些患者而言,接受降压治疗后如果血压降幅太过显著,或会增加其早死风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对约8000位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降压治疗前,收缩压≥164mmHg的患者,如果在接受治疗后降低到142mmHg以下,要比降低到≥152mmHg者,研究期间有32%的早死风险。美发布2019年十大医疗危害:黑客入侵、床垫不“干净”及纱布遗留体内上榜
近日,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医疗危害,旨在提醒医疗机构注意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潜在不安全因素,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1.不设防的远程访问系统,会开启黑客入侵“后门”,进而威胁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泄露患者个人信息这么简单,对于那些安装胰岛素泵、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而言,恶意入侵甚至会造成“遥控杀人”。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29: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