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脂注意事项(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2023年3月25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发布会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介绍了血脂检测及血脂异常分类。
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钙化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的独立危险因素。Lp(a)增高还可见于多种炎症反应、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
(1)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TC、甘油三酯、LDL-C和HDL-C;ApoA1、ApoB、Lp(a)等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血脂检测项目。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为TC、甘油三酯、LDL-C和HDL-C。利用TC减去HDL-C,即可获得非HDL-C,非常简便实用。
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胆固醇升高。空腹或非空腹血标本均可用于T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
(1)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LDL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大多数LDL是通过肝细胞和肝外组织的LDL受体(DLR)进行分解代谢。小而密的LDL(sdLDL)可能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载脂蛋白A1可以反映HDL颗粒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似。
乳糜微粒由小肠合成,是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密度最低,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正常人空腹12 h后采血时,血清中无乳糜微粒。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乳糜微粒时,血液外观白色混浊,称为“乳糜血”。
血清Lp(a)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通常以300 mg/L为切点,高于此水平者ASCVD风险增加。
血脂与脂蛋白
甘油三酯水平个体内与个体间变异均较大,同一个体的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故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甘油三酯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对甘油三酯≥4.52 mmol/L或某些异常脂蛋白血症的标本,宜使用直接测定法检测血清LDL-C水平。
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态可伴有低HDL-C。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低HDL-C。通常情况下血清HDL-C水平与ASCVD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LDL颗粒中约含50%的胆固醇,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由于LDL颗粒小,即使LDL-C的浓度很高,血清也不会混浊。
LDL颗粒中胆固醇占比约为50%,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颗粒水平。影响TC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LDL-C水平。
要点提示
要点提示
陈桢玥教授介绍了血脂检测及血脂异常分类
HDL-C高低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严重营养不良者, HDL-C也低下。肥胖者HDL-C也多偏低。吸烟可使HDL-C下降。运动可使HDL-C轻度升高。
来源: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国循环杂志. 2023;38(3): 237-27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3.001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测定有助于ASCVD风险评估及相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Lp(a)是一类独立的由肝脏合成的脂蛋白。绝大多数研究支持Lp(a)是ASCVD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2)非HDL-C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
(2)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Lp(a)。
血清ApoB主要反映LDL颗粒水平,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两者的临床意义相似。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ASCVD风险判断。
甘油三酯与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
血脂异常分类要点提示血脂异常分类比较复杂,常用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原发性血脂异常是指无明确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继发因素,如疾病、药物等,所致的血脂异常。原发性血脂异常大多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又称为遗传性或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属于单基因、常染色体遗传性胆固醇代谢异常,多为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罕见。由于FH患者从出生就处于高血清LDL-C水平暴露状态,所以ASCVD风险明显增高。继发性血脂异常与原发性血脂异常可能产生相似的后果。如长期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饮食可引起胆固醇水平升高,酒精过量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药物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维甲酸、环孢素、抗抑郁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血脂检测项目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及其残粒与ASCVD风险相关。包含乳糜微粒与VLDL,甘油三酯含量丰富。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除LDL-C以外的脂质相关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因素之一,特别是部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
非HDL-C代表了含有ApoB脂蛋白颗粒中胆固醇的总量,计算公式如下:非HDL-C=TC—HDL-C。国际上部分血脂指南建议将非HDL-C作为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
步速变慢,提示痴呆风险高!ASPREE研究新分析
一项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老年人中开展的队列研究发现,步行速度对于预测痴呆发生风险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人来说,步行速度减慢且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下降,可能是评估未来痴呆发生风险的最佳组合。研究者指出,如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逐渐减慢,临床医生应想到所有可降低痴呆风险的预防干预措施,包括运动、饮食调节、降压、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等。国家级公益项目“国家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启动
8月4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8期间,“国家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启动暨发布会召开。据悉,“国家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是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推广的国家级公益项目。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29:540000I级高血压国际专家共识:改善生活方式效果差,中危轻度高血压均应吃他汀
目前对于I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尚有争议,尤其是低危和中危的I级高血压患者。I级高血压是指血压140-159/90-99mmHg之间,低危是指10年绝对心血管死亡风险<1%,中危指10年心血管死亡风险在1~5%之间。作者认为,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相当于单药治疗,但问题是依从性差,绝大多数人不能坚持,其效果远远低于药物治疗。超高危患者LDL-C应<1.4 mmol/L,PCSK9抑制剂排在依折麦布前!美两个内分泌学会发布血脂管理新规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发布了有关血脂管理和心血管病预防的新规则,以方便非血脂专业临床医生应用。降低LDL-C依旧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点。这一新规则定义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超高危(Extreme)、极高危(veryhigh)、高危、中、低风险五个级别,建议随风险升高,LDL-C应该越低。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5:21: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