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该怎么吃,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控制体重
减少饮酒
推荐建议
降低甘油三酯
Ⅰ
A
A
A
Ⅱa
A
推荐类别
Ⅰ
Ⅱa
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
A
证据等级
升高HDL-C
Ⅰ
Ⅰ
避免摄入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等)
甘油三酯与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LDL-C及非HDL-C的基础。降脂治疗中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
Ⅰ
推荐类别
注: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增加身体活动
控制体重
ASCVD中危以上人群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该考虑降低食物胆固醇摄入
生活方式对血脂影响
证据等级
增加身体活动
增加身体活动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控制体重
Ⅲ
B
A
关于ASCVD预防中的膳食推荐,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
B
降低TC和LDL-C
A
A
应限制油脂摄入总量,每日20~25 g。采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替代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棕榈油等)
Ⅰ
降脂膳食治疗推荐
戒烟
甘油三酯水平个体内与个体间变异均较大,同一个体的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故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甘油三酯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B
尽管国外指南推荐的健康膳食模式主要是DASH膳食(美国)和地中海膳食(欧洲),但中国居民的膳食习惯有其独特性。最近中国学者提出了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模式,与传统膳食比较,经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饮食试验,结果显示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显著降低血压。这为今后中国人群血脂管理膳食模式的制定提供了参考。虽然研究显示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显著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但关于膳食胆固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多种混杂因素影响,未能取得一致性结论。但从血清胆固醇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角度而论,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均可增加ASCVD风险。因此,在推荐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模式基础上,对ASCVD中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以下。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甘油三酯升高与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密切相关,运动和控制饮食可减少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低甘油三酯。饮酒是甘油三酯升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甘油三酯升高者更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饮食成分中除限制脂肪酸的摄入外,要特别注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纤维含量丰富的低糖饮食如全谷类的粗粮摄入。对采取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者,开始的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值,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
Ⅱa
来源: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国循环杂志. 2023;38(3): 237-27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3.001
Ⅱa
有糖尿病,更应降压!上海瑞金医院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毕宇芳、徐敏等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提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降压是预防糖尿病性冠心病和肾病的重要措施。少吃和轻断食减肥效果相似!宁波学者研究
现在不减肥,夏季徒悲伤。减肥,是很多人的“大业”,不过就饮食控制而言,每日少吃点保持均衡饮食好,还是来个每周饿两天的轻断食好?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金科美、房玲玲等对此作了个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减肥,减肥幅度相当,而且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等代谢指标改善也基本相当。这项研究共这项研究共纳入超重、肥胖患者60人,每日少吃点即低能量均衡饮食组30人,正常饮食5日饿2日的轻断食组30人。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3:21:17
0000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研究:学历低则死亡风险高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学历越低,死亡风险越高。在这项研究的631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16%获得了研究生学位,42%完成了大学学业,38%完成了高中学业,4%完成了小学或中学学业。随访4年间,共有1066例全因死亡、812例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27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王浩:超声鉴别非粘液性心脏肿瘤的阜外经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浩、吴伟春等通过对10年间住院的32例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良性、恶性各种分型的肿瘤超声心动图声像图差别较大。研究者称,在肿瘤发生位置上,良性肿瘤多在左侧心腔,恶性肿瘤多在右侧心腔。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消融时应增加肝素用量!南京医科大一院研究
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术中操作会增加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国内外中心多采用房间隔穿刺前后立即注射首剂负荷剂量肝素,术中结合患者体重和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结果不间断肝素抗凝的方案,维持ACT在300~350s的有效抗凝状态。但是,这种抗凝策略因未考虑不同术前抗凝药物对基础ACT的影响而存在缺陷。杨进刚阜外2023-09-27 08:46: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