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也有白大衣效应(福建医大一院林金秀等研究)
静息心率快于80 次/min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白大衣与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有没有白大衣效应?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李爱娜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存在白大衣效应,而且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明显大于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研究者还发现,自动诊室血压测量能部分消除血压白大衣效应,但不能消除心率白大衣效应。这项研究共入选了528例1~2 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169例(32%)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研究显示,诊室心率≥ 80 次/min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30.30%,在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中,诊室心率≥80 次/min者占比达 33.73%。其中,诊室心率要快于家庭自测心率,心率白大衣效应(应即诊室心率与诊室外心率的差异)为4.71次/min。尤其在诊室心率≥80次/min的高血压患者中,心率白大衣效应高达11.6次 /min。而且,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 (6.80次/min vs. 3.72 次/min)。此外,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已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自测心率均低于持续高血压患者。对118例患者用诊室血压测量、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以及动态血压测量4 种测量方法所测的血压、心率进行成对比较。结果显示,自动诊室血压测量较诊室血压测量所测的血压低5.93/2.36 mmHg,但二者所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室血压测量较家庭血压测量、白日动态血压测量所测的心率分别要快4.40次 /min和2.33 次/min。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心率也较快,比家庭血压测量、白日动态血压测量所测的心率分别要快4.44次/min和2.36次/min。研究还显示,心率白大衣效应与收缩压白大衣效应、舒张压白大衣效应呈弱相关,与诊室心率呈显著正相关,当诊室心率<70 次/min,心率无明显白大衣效应。2021版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将诊室心率>80次/min而家庭自测心率>75次/min时作为心率干预切点,心率白大衣效应大约为5次/min,当前研究中的心率白大衣效应与此相符。此外,有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心率显著相关,血压达标者的静息心率更慢。当前研究也发现,已控制高血压患者比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有更慢的诊室心率及家庭自测心率。研究者指出,当前研究表明诊室心率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真实的静息心率水平,因此在有效控制静息心率时,不可忽视心率的白大衣效应,避免过度治疗。此外,诊室心率存在白大衣效应,且不能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来消除或减弱,因此当临床无法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建议进行家庭血压测量血压及心率。
抢救院外心脏骤停,现场复苏更重要!JAMA研究
近日,JAMA杂志发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停搏期间(在恢复自发循环之前开始转运)送医与持续的现场复苏相比,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高。因此,现场复苏仍是抢救院外心脏骤停的首选方法,结果不支持在复苏期间将患者从院外心脏骤停运送到医院的做法。该研究中,接受停搏转运的患者生存率为3.8%,接受现场复苏的患者生存率为12.6%。美国卒中协会发布5大事实:有致残致死威胁,但八成可预防
任何人都可能得卒中,美国卒中协会告知了关于卒中的5个重要事实。幸运的是,多达80%的卒中是可预防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预防准备。关于卒中的5个重要事实:事实1:中风会杀死脑细胞,当大脑血管被血栓堵塞或脑血管破裂,大脑缺血、缺氧,脑细胞就会死亡。事实2:缺血性卒中是由血栓引起的,出血是由血管破裂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是由暂时性血管阻塞引起的。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15:020000心肺运动试验还可评价药物疗效!阜外医院柳志红团队研究
阜外医院柳志红教授团队发表在本刊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肺运动试验可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靶向药物疗效,且与传统指标相关性较好。该研究连续筛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入住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的特发性/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34例。魔都和帝都居民心血管病知识大比拼:七成以上居民不知道体力活动不足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人均寿命最长的两个城市,但近期有研究发现,北京和上海居民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不了解体力活动不足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北京有73%和上海有85%的人不知道活动少也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上海有56%不知道吸烟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北京则有34%不知道。有44%的北京人和61%的上海人不知道过度饮酒增加心血管病危险。避免三尖瓣反流恶化,左束支起搏电极位置有讲究!阜外医院樊晓寒等研究
三尖瓣返流是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的并发症。阜外医院樊晓寒等研究表明,左束支起搏与右室间隔起搏的三尖瓣反流恶化的风险相当,左束支起搏电极固定点到三尖瓣环的距离(E-T距离)超过19mm时三尖瓣反流恶化风险低。三尖瓣反流恶化定义为三尖瓣反流增加至少一级。研究者指出,如果左束支起搏导线太靠近三尖瓣环,则左束支起搏相关三尖瓣反流进展的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