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32

这种三维标测系统(可达零辐射,阜外医院研究)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2:190

新型的电生理解剖标测导航系统KODEX-EPD指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是否又安全又能“少吃线”?阜外医院丁立刚、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黄俊等进行的研究表明,KODEX-EPD指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安全、有效,部分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还可实现零射线,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这项研究共纳入接受KODEX-EPD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RFCA治疗的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2±15.7)岁。5 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 例,B 型预激综合征1 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 例;2 例外院 RFCA术后复发,术中证实 1 例仍为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 例为左侧旁路。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42.4 min,建模时间为5.6 min,消融显效时间为8.2 s,X 线辐射时间为0.36 min,X 线辐射量为2.6 mGy,其中 2 例 AVNRT患者实现零射线。消融过程中三维模型上导管移位均<1 mm,导管贴靠指示均为绿色,5 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无并发症。据悉,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减少X线曝光量且安全有效,目前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三维标测系统是Carto系统和 EnSite-NavX系统。NavX 系统主要是靠电场来识别和计算导管在患者体内的相对位置,Carto 系统主要是靠磁场来识别和计算导管在患者体内的相对位置。这两种系统均有助于大大减少X线曝光量但也有短板。如消融导管的接触可能改变心脏的物理形状,使得导管接触建立的模型“失真”;模型并不能随着导管与组织和消融损伤形成发生改变;导管室金属与患者移位等会影响模型定位等。KODEX-EPD系统是一种新型、非X线、基于介电特性的成像和标测系统。通过导管和体表贴片以不同频率和相位发送并接收低幅电信号,获取组织的介电特性,从而构建高清、实时的三维解剖成像。该系统不需要导管和组织直接接触或预先采集的影像,也能构建出精度高达0.3 mm 的高清、实时心内解剖成像 ,通过电场内电压差的测量,可实现电极导管的三维可视化及接触压力的呈现。这种系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术中模型稳定性较高,不受导管室金属、患者移位等干扰,模型精准,导管位移小,模型中导管移动均小于 1.0 mm;(2)应用普通温控导管可以显示压力范围,消融时可实时观察贴靠情况,接触压力指示分为灰色(0~5 g)、绿色(5~30 g)、红色(>30 g)。术中5 例患者都保持在绿色指示的贴靠,并完成安全、有效的消融,将来系统进一步升级,还可以显示精确压力,应用普通温控导管代替昂贵的压力消融导管,降低消融费用。(3)在三维图上可以通过比较电压差,应用“内部标尺”,测量导管与关键组织的距离。本研究中有3 例AVNRT的患者有效消融靶点距希氏束分别为5.8 mm,9.8 mm,11.2 mm,而希氏束旁旁路的患者,其有效靶点据希氏束的距离仅2.0 mm。精准、实时的三维模型和稳定的贴靠指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此外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可兼容多种电生理导管进行三维建模,能给术者更多的选择,也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但该系统对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功能尚未开发。目前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

时代总是进步的,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方式虽首选,不过患者与术者都要吸一定剂量的 X 线辐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