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凝药剂量不足,并不减少出血,反增死亡风险!Meta分析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新型口服抗凝药是预防中风的一线治疗。除小部分患者因合并症、年龄、联合用药等需要调整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外,大多数患者均需要按照标准剂量用药。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不恰当,以用量不足居多。
10月31日,Heart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发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不足时,患者的死亡风险会明显增加,而出血风险并没有降低。而超剂量使用时,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这说明,对于房颤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指南建议的剂量处方新型口服抗凝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研究者对106项相关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指南推荐的剂量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不足对中风结局(包括缺血性中风、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体循环栓塞、中风/体循环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明显影响。
服药过量时,缺血性中风和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体循环栓塞风险也并未进一步降低。
针对其中15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不足对出血结局(包括大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也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R=1.28)。
而超剂量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时,大出血风险增加41%。
研究者进一步对其中12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导致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不足的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有小出血史、高血压、慢性心衰、肌酐清除率低。
研究者指出,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用量不恰当带来的经济后果。
来源:Outcomes and drivers of inappropriate dosing of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art, October 31, 202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订阅点击:
美2015版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胺碘酮有了新指证
老年人常常合并存在多种疾病,需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同时老年人多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药动学、药效学改变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下降和心理问题,用药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由美国老年医学会汇集药理学、护理学及精神病学等专家于1991年制定的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Beers标准几经修订,已在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有力保障。国人坏胆固醇<1.8,支架术后出血风险高!?欧洲心脏杂志4.2万例ACS研究
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胆固醇代谢与血小板反应性有关。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周欣、杨清等以及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等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得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这项基于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CCC-ACS)项目的研究提示,对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1.8mmol/L),住院期间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9-18 13:26:48
0002北京地铁乘客猝死引发争议!中国AED布局与投放共识出台
9月25日,一名45岁男子在北京地铁站内猝死。9月29日世界心脏日那天,积水潭地铁站又一乘客接受了抢救。一种血细胞指标还能预测心脏手术风险!阜外医院研究
拿出血常规检查单,常常可以看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近日,阜外医院孙寒松、武恒朝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个指标还是不停跳搭桥手术(OPCAB)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纳入的440位行不停跳搭桥手术患者,在平均随访7.0年期间,死亡率为9.1%。而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5:03
0003有种醛固酮增多症,心血管风险更高!重庆学者研究
12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不依赖肾素的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明显高于依赖肾素的醛固酮增多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