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88

心脏记忆有妙用(阜外医院陈柯萍等综述)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3:290

因此,对于对合并心动过缓、LQTS、服用导致 QT 间期延长药物的右心室起搏患者,应尽可能减少右心室起搏比例,并谨慎转换起搏模式。

因此,QRS-T 形态有望成为比 QRS 时限更精准的、预测右心室起搏后心室失同步性的心电工具。

近年来,心室起搏相关心脏记忆逐渐引起关注。阜外医院陈柯萍等结合相关研究发表文章指出,心脏记忆除了作为缺血性 T 波改变的鉴别诊断工具以外,还可预测心室失同步性,后者在生理性起搏领域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右心室起搏时的基线 QRS-T形态是影响心脏记忆幅度的最主要因素,其中 QRS/T 幅度比与产生的心脏记忆幅度成强负相关。

有研究报道,双室起搏和 HPSP后QTc 延长的幅度显著小于右心室起搏,这可能与前者产生的心脏记忆幅度更小有关,而 QTc 更短也说明双室起搏和 HPSP 相关的心脏性猝死风险更低。

右心室起搏(RVP)是最广泛应用的心动过缓起搏术式,但长期右心室起搏(会因心室失同步而对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起搏诱导性心肌病。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长期 右心室起搏有显著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在 右心室起搏 3~5 周诱发心脏记忆的兔模型,其心室颤动易感性比对照组更高且持续时间更长。

心脏记忆最初被认为是心脏的良性适应性现象。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记忆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

从发生机制上看,心脏记忆可导致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QT 间期延长,而后者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目前相关的研究仍较少,心脏记忆在不同心室起搏治疗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未来应开展相关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以明确心室起搏与心脏记忆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双室起搏和 HPSP 产生的心脏记忆幅度显著小于右心室起搏,预示这两种起搏术式的致心律失常风险可能比右心室起搏更低。

心脏记忆指心室除极异常导致复极发生的适应性电重构现象,心电图上表现为异常除极终止后的 T 波方向仍与之前异常除极的 QRS 主波方向一致。

此外,心脏记忆与心室晚除极部位钙积聚有关,而细胞内钙超载是导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初步发现,右心室起搏(诱导的心脏记忆幅度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显著负相关,与舒张功能不全(心室等容舒张期延长,左心室充盈率降低 )也成显著负相关。

术者通过观察不同起搏位点的 QRS-T 形态选择最佳起搏位点,以增加起搏后心室同步性,减轻右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负面影响。

作者还强调,长期右心室起搏的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不容忽视,并指出心脏记忆的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是长期右心室起搏预后不良的机制之一,同时也解释了双室起搏和希浦系统起搏(HPSP)的心脏保护作用。

最近,有学者报道了一例长 QT 综合征(LQTS)患者因右心室起搏产生的心脏记忆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