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效果差(CAMI研究新分析)
在1.8万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有1793例(9.5%)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
就溶栓距发病的不同时间而言,不论溶栓距发病时间≤3h或>3h,尿激酶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均最低。
来源:
但接受尿激酶治疗的患者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为69.2%,明显低于接受阿替普酶(83.0%)或瑞替普酶(85.3%),但其出血事件发生率也最低,三者分别为0.9%、2.9%、6.4%,P<0.001。
其中,39.1%接受尿激酶治疗,6.3%接受阿替普酶治疗,44.5%接受瑞替普酶治疗。
而院内出血事件方面,阿替普酶、瑞替普酶较尿激酶出血风险更高。
研究还发现,我国溶栓距发病时间≤3 h的患者比例仅为27.9%,而同期(2014年)美国STEMI患者30 min内溶栓比例高达54%,这表明我国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院前延迟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判断溶栓成功方面,阿替普酶(OR=2.05)、瑞替普酶(OR=2.38)效果优于尿激酶。
我国最新溶栓药物指南认为,尿激酶血管再通率低于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且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推荐基层医院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一项最新分析表明,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有更高的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但院内出血事件也较多。
中国成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指出,我国在溶栓药物的选择上,瑞替普酶占比已升至56.6%,但仍低于2011年英国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等第三代溶栓药物所占比例(71.3%)。
目前,临床上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尿激酶为主要代表;另一类是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以阿替普酶(rt-PA)和瑞替普酶(r-PA)为主要代表。
0000
相关推荐
Hypertension万人国际研究:支持美国高血压指南中动态血压诊断标准
8月5日,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IDACO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中风、冠脉事件、心血管事件、死亡等临床事件的10年绝对发生风险,评估得出的动态血压阈值(结局驱动的动态血压阈值)与美国高血压新指南给出的动态血压阈值基本一致。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7:16:39
0000年轻男士心梗,血脂异常更严重!CAMI研究新分析
阜外医院杨跃进、吴娜琼等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未接受降脂治疗患者的血脂谱调查发现,25.1%的患者LDL-C水平≥3.4mmol/L,而LDL-C处于达标水平(<1.8mmol/L)的患者比例仅为11.8%。有种醛固酮增多症,心血管风险更高!重庆学者研究
12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不依赖肾素的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明显高于依赖肾素的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英国医学杂志:专家不建议儿童感冒使用解充血剂、紫锥菊等药品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全科医学博士MiekeL.vanDriel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社论指出,由于缺乏证据支持,且这些药物的安全性仍然不确定,不建议患普通感冒的儿童使用非处方解充血剂和抗组胺药。作者指出,一些含有解充血剂的产品可能会改善儿童的鼻部症状,但是它们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幼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不推荐使用。消融可改善房颤患者睡眠质量!韩国研究
在房颤患者中,睡眠碎片化(夜间多次醒来)和睡眠呼吸暂停很常见。韩国研究人员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无房颤复发的患者水县质量改善更明显,同时消融前睡眠不稳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研究者指出,这意味着,射频消融术前睡眠质量越差,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