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后,我国医疗费用是否有降低?华中师大研究
我国于2009年启动新医改,重点是改革公立医院体系、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加强基层医疗,目的是减轻医保负担,并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廉价的医疗服务。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医改的主要成就是通过建立广覆盖的多层次保险体系,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
然而改革是否起到了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疗服务的作用?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项研究称,我国新一轮医改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控制了平均医疗费用的增长,但每例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改革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增加居民对基层医疗的使用率,以节省资金。
研究发现,从2004年到2011年,基层医疗利用率大幅增长;然而,从2011年到2015年,利用率有所下降。
研究还发现,改革后,居民住院率增加,平均医疗费用大幅增加。
在不同的医疗保险群体中,每例患者平均医疗支出有增长趋势。
对于有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医疗费用在改革前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改革后呈增长趋势。
对于新农合和公费医疗保险,医疗支出在改革前后都在增加。
此外,研究发现,有基本医保和无医保的居民,住院和门诊费用以及应用医疗服务的增长率相似,这意味着改革后医疗支出总额增加。

图1 2004年至2015年,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医疗支出均增加
无基本医保的居民在看病时花费更多,尤其是住院。表明基本医保在控制医疗服务支出增长、鼓励居民使用基本医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者表示,基本医保基金和居民都面临着更大的经济负担和财务风险。因此,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研究者认为,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都可能是控制医疗支出的关键。改革应该加强基层和公共卫生服务,使居民能够更早、更好地获得医疗干预。在中国,医疗保险应该更加重视防病。
研究收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的横断面数据,采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估计不同地区医疗支出的改革前后变化。
来源:Shu Z, Liu Y, Li M, Li J. The effects of health system reform on medical services utilization and expenditures in China in 2004-2015. Int Health. 2021 Jul 14.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丹麦研究:房颤患者胃肠道出血,需警惕肠癌!
房颤患者常规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而导致中风。然而,存在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估计每年约有1%-2%的患者会出血。近日,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丹麦研究称,应用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如果出现胃肠道出血,建议进行肠癌的筛查,不能单纯认为是抗凝药物的原因。该研究发现,与没有胃肠道出血的患者相比,那些发生出血的患者被诊断为肠癌的可能性高出11-24倍。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7:07:15
0001他汀可防帕金森症!美研究
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发现了他汀的新妙处:服用他汀6年的老年人降低了16%的帕金森症风险。这项研究共对平均76岁的2841名老年人进行了分析,936位正在服用他汀。平均监测6年,在试验结束时,50%出现了帕金森症的迹象。研究者发现,服用他汀老人有45%得了帕金森症,低于未服用的老人(53%)。研究者推测,原因是长期服用他汀对脑动脉有保护作用。隐匿性或白大衣高血压预后差,或因高血压未控制!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白大衣高血压则是诊室血压升高诊室血压正常。隐匿性高血压指诊室内血压正常而诊室外血压高于正常,也称反白大衣高血压。最初这些定义仅限于未经治疗者,目前这一定义已扩展至接受降压治疗但仍存在动态血压或诊室血压不达标的患者。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研究发现,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存在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的长期可重复性差。4年后多明确为未控制高血压,仅有很少比例为隐匿性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6:01:11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