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也可用于冠脉大血管(阜外医院乔树宾等研究)
因此,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潜在风险。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最大风险是冠状动脉夹层后出现急性闭塞。因此球囊直径、大小、压力都很重要,也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密切相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奉环在文章编后语中指出,随着近年来“介入无植入”的理念使得药物涂层球囊适应证扩大,当前研究总结了药物涂层球囊在大血管原发病变的临床应用及良好结果。
研究者介绍,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有以下几个优势:可避免影响分支;无聚合物或金属网格,可减少内膜炎症反应,降低晚期血栓形成风险;可缩短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这项研究连续纳入了137例患者,共有 143 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
目前指南推荐药物涂层球囊主要用于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分叉病变及高出血风险人群,是否也可用于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
如出现 C型以上夹层需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术;如为 A 型、B型夹层,可在台上观察 10~15 min,夹层无进展方可结束手术,术后可给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胡奉环进一步指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大血管病变,要求术者经验丰富,认真选择合适病变,规范药物涂层球囊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夹层及血流情况 5~10 min。
在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住院期间无 1 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因预扩张后严重夹层置入 1 枚支架。
如出现 C 型及以上夹层或 TIMI 血流< 3级,或者出现术后是否可以发生闭塞不易判断情况时,均应及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避免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
但是目前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约 3%早期发生血管急性闭塞,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可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是死亡。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乔树宾、刘蓉等进行的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直径≥ 3.0 mm)原发病变。
其中,13 处(9.1%)为 A 型病变,92 处(64.3%)为 B 型病变,38 处(26.6%)为 C 型病变,血管平均参考直径3.1±0.3 mm。
研究者指出,预扩张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关键,半顺应球囊扩张时宜采用中等压力,如有残余狭窄,可进一步采用切割球囊或棘突球囊,其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 0.8~1.0,压力一般 8~14 atm,切割球囊要缓慢加压缓慢释放。
随访12 个月期间,无 1 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
预扩张后要进一步评估病变,如残余狭窄小于 30%,TIMI 血流 3 级,无 C 型以上夹层,可开始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
高强度他汀加用PCSK9抑制剂,斑块更稳定!JAMA研究
ACC年会上发布的PACMAN-AMI研究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可促进非梗死相关动脉的冠状动脉斑块内斑块成分和脂质沉积物消退,纤维帽变得更厚,进而降低斑块破裂风险。研究同期发表在JAMA杂志。研究纳入欧洲9家医学中心30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0:12:020000阜外医院王巍等研究称,外科治疗右室原发良性肿瘤,术后十年84%未复发
阜外医院心外科王巍教授团队发现,对于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安全、有效,患者预后良好。研究者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8例右心室原发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39.5个月(1~10年),术后10年的免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3.8%和79.0%。作者表示,肿瘤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JACC刊出阜外医院牵头国内自主研发支架临床研究——中国心血管器械技术创新得到世界认可
昨日,JACC(《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刊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等的PANDAIII研究论文。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高润霖院士表示,PANDAIII临床试验在去年TCT大会上公布,并在权威杂志发表,体现了我国医学科研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也表明我国心血管器械技术创新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TCT2015学术年会上,徐波教授代表研究团队首次公布PANDAIII试验结果杨进刚阜外2023-08-01 09:21:520000JACC综述阐述噪音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机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主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噪音真的“闹心”,噪音尤其交通噪音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噪音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的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噪音可导致身体发生应激反应,即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激素水平升高,最终导致血管受损。研究者指出,交通噪音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增加,与其导致氧化应激、血管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失调、代谢异常等有关。杨进刚阜外2023-08-14 13:51:080000湘雅二医院学者称,超六成神经介导性晕厥为青少年,多在上午发作
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的不明原因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直立性低血压(OH)、直立性高血压(OHT)及境遇性晕厥(SS)等。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廖冬磊等在我刊发表了该院411例神经介导性晕厥发作患者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晕厥发作有明显的昼夜规律,多在上午(6:00am~12:00am)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