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穿戴设备筛查房颤(更经济有效,美国研究)
来源:Cost-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Wearable Devices. JAMA Health Forum. 2022;3(8):e222419.
而且,长时间使用这些可穿戴监测设备,可检测出发作不频繁的阵发性房颤。
目前,临床上常通过12导联心电图和摸脉等传统方法筛查房颤。对于≥65岁的人群,欧洲指南建议采用这两种方法来筛查房颤,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推荐用心电图筛查房颤。
另外,与不筛查相比,腕戴式可穿戴设备房颤筛查策略可明显降低中风发生率(降幅为20~23/十万人年),但同时会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增幅为20~44/十万人年)。
该研究还可能会启发开展额外的研究,来确定如何用可穿戴设备筛查策略来最大限度预防中风。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为将可穿戴设备用于房颤筛查项目提供了依据,并有可能用于年龄<65岁的人群,甚至年龄低至50岁的人群。
结果显示,与不筛查相比,6种腕戴式可穿戴设备房颤筛查策略均更有效,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增加226~957/十万人;可穿戴设备房颤筛查策略相对于传统筛查策略获益也更大(QALY增加-116~93/十万人)。
在可穿戴设备房颤筛查策略中,总体较好的策略是可穿戴光电容积描记法,其次是有贴片式监测仪确认的可穿戴心电图仪,其增量成本效益比为57 894美元/QALY,在10万美元/QALY的可接受门槛内。
该研究还发现,房颤筛查的成本效益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包括不同性别、更早的筛查年龄(≥50岁)。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传统房颤筛查方法及不筛查相比,用可穿戴设备来筛查房颤更经济、有效。
该研究采用微观模拟决策分析模型,包括与美国≥65岁人群年龄、性别、合并症情况相匹配的3000万名模拟人(平均年龄72.5岁,男女各一半),评估6种腕戴式可穿戴设备房颤筛查策略(手表或表带光电容积描记法,有或无手表或表带心电图仪)和2种传统房颤筛查策略(即摸脉和12导联心电图)与不筛查相比的成本效益。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JAMA子刊文章称:“岁数大了,血压就会高”的观点或许不正确,不健康生活方式使然
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血压升高,正常吗?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一项研究却认为,这不正常。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来自委内瑞拉雨林深处的两个部落:叶瓦(Yekwana)和燕玛(Yanomami)。虽然相邻,但叶瓦族开始西化,而燕玛族依然古旧如原始社会。研究者通过对比这两个部落的人群发现:血压增加,或是生活方式西化的结果。山西学者研究称,有睡眠呼吸暂停者,冠脉微血管功能下降
山西医大第一医院学者在核医学和分子成像学会2019年的年会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冠脉血流储备受损有关。研究者使用13N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评估了38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冠脉微血管功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一个人在睡觉时气道阻塞,从而导致呼吸间歇性停顿,如果不治疗,会导致高血压、中风、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阜外研究:入院时血压压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影响吗?
一个入院时收缩压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如何?近期阜外医院袁晋青、刘越等研究显示,入院收缩压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与收缩压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比,收缩压升高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比例高、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阜外医院学者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前景诱人
阜外医院吴伟春、王洋等在本刊发表文章指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超声分子影像技术是通过将目的分子特异性抗体或配体连接到声学造影剂表面构筑靶向声学造影剂,使声学造影剂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的超声分子成像。作者指出,新近出现的血栓靶向造影剂可以与血栓特异结合并深达血栓内部,在血栓性疾病的检出和与诸多疾病的鉴别中发挥着巨大的潜能。美国睡眠医学学院声明,中学生早上应在八点半后上课
4月15日,美国睡眠医学学院发表立场声明指出,中学生应在早上8:30后上课,这样更符合青春期生理规律,有利于健康,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避免上学路上交通事故。声明建议,13~18岁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应该在8~10小时。而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七成中学生睡眠时间≤7小时。这意味着大清早就上课,让很多中学生睡不足,而这与青春期昼夜节律生理学相悖,长期下去会导致慢性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