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轻度肺高压(不是妊娠绝对禁忌,安贞医院研究)

轻度和中度肺高压女士的NYHA心功能分级大多数(92%)为Ⅰ~Ⅱ级,而重度肺高压女士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
当患者选择继续妊娠时,应对其进行严密监测。产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应密切随访,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妊娠中期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剖宫产分娩。
在该研究中,12名孕妇在怀孕前通过心脏手术已纠正先心病。在这些孕妇中,足月分娩的比例明显升高(83.3% vs. 30.5%)。
对于肺动脉高压(以下简称肺高压)女士,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不建议怀孕,如果怀孕,建议早期终止妊娠。因为肺高压会增加围产期孕妇和新生儿的各种并发症风险,尤其是患有先心病的女士。
重度肺高压孕妇中治疗性流产率为76.9%,而轻度和中度肺高压孕妇中仅11.5%。
作者强调,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的女士应在怀孕前接受产科医生和心脏病专家的建议,提倡避孕,尤其是中度和重度肺高压女士。
在整个队列中,3名孕妇死亡,其中1名重度肺高压孕妇死于呼吸衰竭,2名重度肺高压孕妇死于严重的全身器官衰竭和肺高压危象。这3人在怀孕前均未接受心脏矫正手术。
该研究回顾性纳入2007~2013年北京安贞医院的95名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的孕妇,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肺高压分别占17.7%、28.1%、53.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Clinical outcomes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among wom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na.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23, 36(1): 2183349.
孕妇中最常见的先心病为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分别占38.5%和16.7%。
订阅点击:
除外1名死亡和1名违反医嘱出院的孕妇,其余93名孕妇中67.7%(63人)经剖宫产分娩,4.3%(4人)经阴道分娩,28%(35人)接受治疗性流产。另外,1名重度肺高压孕妇接受低位产钳分娩。
近期,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轻度先心病相关肺高压女士的妊娠结局较好,显著优于中重度先心病相关肺高压女士。
与轻度肺高压孕妇相比,中度、重度肺高压孕妇所产新生儿中平均出生体重均≤2500 g者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5.9%、26.9%、30%)。
意外怀孕者应尽快考虑在麻醉下进行人工流产。
作者指出,该研究为指导中国先心病患者的妊娠和分娩管理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轻度、中度、重度肺高压孕妇中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0.6%、65.4%、30%。
进一步分析显示,孕妇中心衰和治疗性流产的发生率与肺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在该研究中,肺高压定义为:右心导管在海平面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肺动脉收缩压40~49、50~79、≥80 mmHg,分别定义为轻度、中度、重度肺高压。
3月1日,一项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女士心脏适应性差,母婴结局差,是妊娠禁忌,而先心病合并轻度肺高压并不是妊娠的绝对禁忌,但这类孕妇妊娠晚期的心脏负担明显增加。
长大成人时心率变化,也可预测心血管风险!美研究
一个人,童年时静息心率较快,随着长大成年会有所降低,这个变化轨迹对心血管健康有何影响?近日,美国佐治亚医学院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静息心率从儿童期的“快”到成人期的“慢”这个过程如果变化较快,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研究发现,左室质量指数在心率降低较快人群最高,心率降低较缓人群最低。杨进刚阜外2023-09-15 10:46:41
0000即刻起效,仅需超声引导!葛均波院士等报告自主研发ValveClamp治疗二尖瓣反流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潘翠珍教授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二尖瓣介入器械ValveClamp对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时,术后即刻二尖瓣几何形状就有明显改善,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ValveClamp的原始创意由葛均波院士团队提出,是一种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其操作方式简单,不需要X射线,仅由超声引导就能完成手术。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5:25:23
0000破解隔辈儿“溺爱式喂养”!美国心脏协会声明:在健康饮食环境中,让幼儿自己去决定吃多少、吃什么
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隔辈儿老人带大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高两倍。为了从小掐断肥胖的苗头,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一份题为“照看者对幼儿饮食行为影响”的科学声明。这也是AHA首次发布的通过心理行为方法干预来降低幼儿肥胖风险的科学声明。声明认为,幼儿的饮食行为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照看幼儿者对培养儿童健康饮食习惯非常重要。美国营养专家称: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含糖食物
喝甜饮料多,会得糖尿病吗?答案是肯定的。有研究显示,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摄入一份含糖饮料者,10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18%。在根据体重进行调整后,正常体重的人如果每天摄入含糖饮料,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仍然要高出13%。那么少吃点糖类食物,是不是能预防和逆转糖尿病?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一位专攻食品成分与疾病风险的营养学专家BarbaraGower认为,是的。“楚王好细腰”有道理!JAMA子刊研究称:瘦者腰粗有危险,胖子腰细也健康
谈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减肥,非楚灵王细腰运动莫属,因为“楚王好细腰”嘛。其实,细腰者健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宫中多饿死”也就太夸张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腰粗(即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比根据体重指数计算的肥胖,危害还要大。前不久,欧洲心脏杂志一项大规模长期随访研究提示,腰粗的绝经后女士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