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TEMI无危险因素(长期死亡率较低,瑞典研究)
该研究一共纳入近10万例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其中11.2%无传统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
该研究发现,在无传统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中,其长期(12年)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再次心梗、心衰住院、中风、冠脉血运重建风险均明显低于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但发生率仍较高。

来源: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spite No Standard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Results From the SWEDEHEART Registry. J Am Heart Assoc, 25 Jul 2022
因此,研究者强调,对于所有的心梗患者,无论其是否合并传统的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应确保其接受最佳的循证治疗。
研究者指出,无传统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由于没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而较少接受ACEI或ARB、β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这类患者早死率较高,但由于30天死亡病例中很大一部分死于出院前,因此未能进行有意义的中介效应分析。其他机制尚不明确。
在无可纠正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用于二级预防治疗的他汀类药物(76% vs 82%)、ACEI或ARB(54% vs 72%)、β阻滞剂(81% vs 87%)均明显低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女士中应用率尤其低。
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相比,在无可纠正危险因素的患者中,30天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0%和25%,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差异仍然存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7月25日,一项基于瑞典心梗注册登记研究SWEDEHEART的新分析发现,在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患者中,大约一成没有传统的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他们的30天死亡率高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负担几乎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一样严重,而出院时接受循证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
不少研究显示,无传统可纠正危险因素的心梗患者预后反而更差,有学者认为存在“危险因素悖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约两成急性心梗患者没有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
但近期阜外医院杨跃进等利用CAMI研究进行的一项新分析表明,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危险因素悖论”,实际上心梗患者危险因素越多,死亡风险越高,年龄、入院前特征、就诊时的临床特征和再灌注治疗是主要影响因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彧等研究提示:预定CABG策略与实际完成的手术策略在方式、靶血管位置及血管桥选择存在差别
CABG策略的制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陈彧等研究发现,基于冠脉造影预先制定的CABG手术策略与实际完成的手术策略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与医生年资无关。这种差别表现在手术方式、靶血管位置以及血管桥材料选择三个方面。CABG主要包括ONCAB和OPCAB两种方式。当前国内很多单位都能开展这两种技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赖外科医生的手术经验及治疗效果。血液应被视为“液体器官”!美国四学会血液管理指南
近期,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心血管麻醉师学会/美国体外技术学会/血液管理促进会(STS/SCA/AmSECT/SABM)四个医学专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心胸外科手术中血液管理的新临床实践指南,其中包括减少心脏手术中失血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建议。新指南采用了临床意义更广泛的术语“patientbloodmanagement(PBM,患者血液管理)”。新实践指南有23条新的或更新的建议。Circulation杂志主编做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知道球会落在什么地方,才能打得着球
昨日,Circulation杂志主编、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JosephA.Hill教授莅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表了精彩的演讲。Circulation杂志主编Hill教授在演讲中他指出,科研工作者应看到社会变化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就像打球,球一直是运动的。你要预判球的位置,才能打得着球。”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39:36
0000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参加的PURE研究组发文称:全球六成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贫穷国家因“买不起”吃的最少
多个饮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应该进食3份蔬菜,2份水果。但近期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参与的前瞻性城乡对照流行病学研究(PURE)发现,全球居民每日平均吃3.8份水果和蔬菜,六成人不达标。低收入国家居民每日吃的水果和蔬菜最少(图1)。图1全球18个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每日人均消费水果和蔬菜的份数(份)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8:41:34
0000老年女士多吃肉类蛋白增加心衰风险,多吃植物蛋白或可降低风险
许多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有益于健康。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来说,高蛋白饮食可能弊大于利,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增加她们患心力衰竭的风险,特别是如果摄入的蛋白质多来自肉类。人们摄入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肉类、家禽、乳制品、海鲜、豆类、坚果等食品中。这项研究发现,老年女性摄入的肉类蛋白质越多则心衰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