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应被视为(液体器官,美国四学会血液管理指南)
该指南的一个新建议是在心脏手术后服用人血白蛋白,这被证明可以减少输血的需要。
对于药物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指南也给出了诸多适用性建议。
为减少择期心脏手术患者的出血,术前应至少停用替卡格雷3天,氯吡格雷5天,普拉格雷7天。
来源:STS/SCA/AmSECT/SABM Update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21 Jun 11. Epub aheadof print.
术前贫血患者更可能需要输血。该指南提出对所有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贫血的评估和确定病因。
需要紧急心脏手术的患者如果正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建议服用针对该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逆转剂。如果没有特定逆转剂,建议使用凝血酶原浓缩物。
仅对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单纯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停用低强度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是合理的。
此外,根据指南,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用患者自身血液对体外循环回路进行预充(称为“逆行自体血预充”)。
这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已被证明能降低输血率,特别是对于导致失血过多的心脏手术。
指南认为,要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适当干预,尽可能降低需要输血的风险,以获得最佳预后。通过使用PBM可以降低输血风险,有助于确保患者自身血液充足,无需输血。
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根据指南,贫血患者中缺铁率高达50%。因此应在手术前治疗缺铁性贫血,静脉注射铁制剂是合理的,这可以大大降低输血的风险。
新指南采用了临床意义更广泛的术语“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患者血液管理)”。新实践指南有23条新的或更新的建议。
对近期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有助于评估出血风险或确定手术时机。
在搭桥术后即刻,在出血风险降低之前,不建议在阿司匹林治疗中加用P2Y12抑制剂。
新指南采用PBM理念,在管理外科患者的过程中,血液被视为“液体器官”或“重要实体”,而不是仅仅关注何时输血或何时不输血。
近期,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心血管麻醉师学会/美国体外技术学会/血液管理促进会(STS/SCA/AmSECT/SABM)四个医学专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心胸外科手术中血液管理的新临床实践指南,其中包括减少心脏手术中失血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建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指南指出,作为一种管理标准,PBM旨在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血、预防贫血来优化患者预后,减少对异基因输血的需求(来自捐献者的血液而不是患者本身)。
术前输血治疗无症状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益处尚不确定。
此外,红细胞回收是PBM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指南建议,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可以常规使用离心法回收红细胞的“成熟方法”。
PBM将患者置于决策过程的核心地位,确保他们充分了解治疗的风险和获益。
术前患有贫血的患者拒绝输血,被认为是术后贫血的高危人群,应在心脏手术前几天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和补铁。
减少采血量和采血频率以减少静脉切开是一种合理的血液保护方法。
高出血风险患者,最短可用1月双联抗栓!欧洲心脏杂志盘点2020心脏介入领域进展
1月15日,欧洲心脏杂志发文回顾了2020年心脏病介入领域的进展。文章指出,过去一年新冠肺炎使心血管病患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管理、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进行生理学评估、冠脉影像学试验和抗栓治疗领域也公布不少研究证据。新冠肺炎的影响2500万国人有瓣膜病!阜外医院高润霖、王增武等研究
近50年来,全球瓣膜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发病现状及病因如何呢?近日,阜外医院高润霖、王增武等发表研究称,我国瓣膜性心脏病加权患病率为3.8%。研究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仍是瓣膜病的主要原因,但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做支架前该不该停抗凝药?JACC子刊瑞典研究
对于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需要介入治疗是否要停用抗凝药,国际指南对此推荐不一。近日,JACC子刊发表的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提示,对于这类患者,维持抗凝药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且还缩短住院时间。研究数据显示,停用或不停用抗凝药,调整后120天的出血风险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和缺血性事件)没有显著差异。5hmC:冠心病的无创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兴标志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朱海波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寻找一种全新的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冠心病早期无创筛查技术。目前,临床上,循环游离DNA已经用于癌症诊断、无创产检、器官移植排斥检测。此外,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实体肿瘤中具有组织特异性。5hmC具有潜在的肿瘤诊断价值。救治公共场合心原性猝死,公众是主力军!ESC指南
每年全球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但幸存者不到10%。8月26日,《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发表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预防心原性猝死指南。“公众是救治公众场合心原性猝死的主力。”主要撰写专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Tfelt-Hansen指出。“每个人,包括学龄儿童,都应该学习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化体外除颤器(AED),以挽救更多生命。”他指出。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46: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