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降压和限盐(理想情况下全球可减少1,3亿人死亡,Nature子刊研究)
而在有所改善和理想情况下,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导致的预期心血管病的增长将放缓。
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至2050年,所有国家可实现高血压“80-80-80”控制目标,其中大多数国家于2040年可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非洲和亚洲。而在理想情况下,至2040年,所有国家将实现这一目标。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发文指出,如果每个家庭将普通盐更换为低钠盐(在普通食盐中混入一定比例、同样有咸味的氯化钾),所有餐馆、食堂和食品生产企业都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制作和加工食品,那么全中国将减少10% 以上的死亡。粗略计算,将减少约 100 万人死亡。
研究者发现,在有所改善和理想情况下,在30~80岁人群中,心血管死亡概率将分别降低16%和26%。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基于既往证据表明有益的两种血压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一种是根据各国当地的指南,针对不同心血管风险人群,应用降压药物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或≤140 mmHg;另一种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限盐建议。
其中,人口众多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心血管病和死亡人数减少得最多,而低收入国家的心血管病发生率下降幅度将是最大的。
7月18日,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提出了全球高血压“80-80-80”控制目标,即知晓率80%、治疗率80%和治疗控制率80%。
(2)有所改善:赶上与既往表现得好的国家,例如,在干预覆盖率达到中等水平的情况下,高血压控制速度每年提高约3%;同时,至2030年,平均钠摄入量减少15%(未降至2 g/d以下);
考虑到通过加强高血压控制而减少的大多数心血管死亡将发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将延长0.78%~1.3%,40岁时的预期寿命将延长1.5%~2.6%,即0.63~1.1年。
与维持现状相比,在有所改善和理想情况下,全因死亡率将降低4%~7%。

与维持现状相比,在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将可避免7600万例心血管死亡和1.1亿例新发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分别降低13%和7.1%;在理想情况下,将避免1.3亿例心血管死亡和2亿例新发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分别降低22%和13%。
(1)维持现状(对照):允许高血压患病率以既往变化率升高,平均钠摄入量保持在当前的水平;
来源:[1]Modeling global 80-80-80 blood pressure targets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Nature Medicine, 18 July 2022
研究者指出,扩大高血压干预覆盖面,可减少各国间心血管病的不平衡,其中低收入国家和低中收入国家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降幅可能是最大的。
其中,约83%~85%的潜在死亡率降低来自于大范围的降压治疗,其余15%~17%来自于限盐。
研究者称,实现高血压“80-80-80”控制目标,可能是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成就之一。
(3)理想情况:高血压控制速度比将表现好的国家更快(每年约4%),至2027年平均钠摄入量减少30%(未降至2 g/d以下)。
该研究团队在全球182个国家中以三种情境模拟了上述两种干预策略的效果:

该研究指出,在现实的实施条件下,至2040年,预计大多数国家可实现高血压“80-80-80”目标,最多可避免2亿人患心血管病和1.3亿人死亡。
若维持现状,至2050年,全球心血管死亡绝对人数将从1700万增至3700万,心血管病绝对患病人数将从3.2亿增至7.1亿。
全球的高血压控制情况也比较差,大约仅2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了良好控制。
在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4种具体心血管病中,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可避免的心血管病和死亡中占比最大的,但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在东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血性中风相对更重要。
表 中国不同研究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
作者强调,实施上述两项高血压干预策略是各国和全球卫生系统的当务之急,这将在一定程度对抗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心血管病增长,减少心血管病治疗需求,缩小全球贫富国家之间心血管病结局的不平衡。
作者表示,要想在2040年实现高血压“80-80-80”控制目标,需要在许多国家大规模推广成功的高血压项目,同时执行世卫组织支持的限盐政策。这反过来需要各国在开发新技术、分享最佳临床实践等方面共同协作。
据推算,目前我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数 4.35亿。但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多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控制率仅9.7%~16.8%。
高龄孕产妇心血管安全的四条建议
当下,我国将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孕育的大门并不是畅通无阻的。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80年,照此推算,目前不少独生子女的年龄已经超过33岁,甚至35岁,属于高龄产妇行列。而高龄产妇由于各项身体条件的变化,容易在妊娠期间以及产后出现各种心血管问题。关注高龄产妇的心血管变化问题,能够更好的保护高龄产妇,确保其孕期、产后的心血管安全。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0:52:03
0000Sleep研究:睡眠不足,少年儿童肥胖风险增加
Sleep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超重。研究者分析了42项前瞻性研究,纳入0-18岁的75449名受试者。中国传统农民心血管不健康:近九成健康度为“差”
在中国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北方乡村生活的居民中,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者有多少?近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英贤等在1万余人中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近九成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者仅0.1%。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4:05:45
0000颠覆认知!美研究发现,癌症早期可能就已有癌细胞转移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癌细胞转移是发生在癌症中晚期的,一旦转移,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然而,近期发表在Nature遗传学子刊上的一项美国研究提示,在结直肠癌被确诊前,可能就有癌细胞定植在原发肿瘤以外的其他部位了,说明癌细胞在癌症早期就可能发生转移了。研究者通过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8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在原发肿瘤还不能被当今临床检查手段发现时,转移部位就有癌细胞种植了。西班牙研究称:受教育程度越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高,吸烟是主因
西班牙马德里拉巴斯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似乎是由是否吸烟以及吸烟量决定的。该研究中,在校正年龄、性别和收入后,与上过大学的人相比,没上过大学的人患广泛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显著增加46%。教育水平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超过70%的可归因于生活方式因素,吸烟的影响最大,而饮食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