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应多测血压(波动大者要警惕,Hypertension研究)
该研究纳入的成年人平均年龄为64.9岁,46.7%为男士,91.5%有高血压。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更能反映真实血压有关,对于预测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损害价值更大。
结果显示,校正混淆因素后,在夏季,上述3个每日之间血压变异性指数均低于冬季所测值。
而且,有研究提示,血压对寒冷天气的反应较高,与死亡有关。冬季血压变异性增加可能是血压对寒冷天气高反应的一种表现。
研究共纳入4231名成年人,连续进行14天家庭血压监测,以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实际变异性来评估每日之间的家庭血压变异性(即波动幅度)。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既往研究提示,血压有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来源:[1] Seasonal Variation in Day-by-Day 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Hypertension, 30 Jun 2022[2] 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635-639. 【点击二维码查看原文】
6月30日,日本一项研究表明,血压波动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在冬季更强,导致了冬季心血管病发生率较高。
关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机制,作者指出,他们之前发现,在冬季,家庭血压与白蛋白尿、B型利钠肽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更强烈。
研究者指出,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天若家庭自测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应当注意预防心血管事件。
在冬季,上述3项指标均与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中风、心衰、主动脉夹层)发生风险显著相关: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实际变异性每升高1个单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6%、24%、44%。
另外,冬季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可导致血压变异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出现恶性循环,推测冬季血压波动幅度增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心脏负荷有关,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然而,在其他季节,每日之间家庭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无明显关联。

生命在于运动!哥本哈根共识:经常活动的老年人有全方位优势
老年人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不如青壮年,除了本身的脏器功能衰弱以外,还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老年人应该怎么活动,运动又能带来哪些健康获益?从《2019年哥本哈根共识:身体活动与衰老》中或许能找到答案。声明围绕四个主题分析了基于观察和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的纵向关联性研究,以及社区居住老年人的社会性研究。心理创伤增加中老年女性心脏病风险
有研究显示,心理创伤增加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研究人员分析指出,心理创伤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这是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他们发现,那些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三次心理创伤的女性的内皮功能比那些经历心理创伤较少的女性更差。研究纳入了272名绝经或围绝经期女性的数据,均无吸烟。这些受试者的心理创伤事件包括性骚扰、孩子死亡、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人身伤害。欧洲新指南让他汀使用“倒退”!JAMA子刊研究
2021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关于他汀类药物治疗一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推荐了新的年龄特异性风险阈值,即年龄40~49岁,10年ASCVD风险为≥7.5%,年龄在50~69岁,则为≥10%。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新风险阈值大大降低了欧洲低风险国家人群他汀的应用率,在40~69岁人群中需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的比例仅4%,女性人群中比例不足1%。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0:16:43
0000体力活动不足,可致舒张性心衰!JACC前沿综述
JACC前沿综述指出,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舒张性心衰)。体力活动不足可致心脏萎缩,是舒张性心衰的一个表型。文章称,身体活动、心肺适能和心功能之间密切相关。有充分体力活动者,心脏大。多进行体力活动,特别是中等强度或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提高心肺适能。相反,身体活动不足会导致心脏缩小、心肌僵硬和心肺适能受损。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1:01:52
0000健身有13个错误观念:健身减肥?仰卧起坐练腹肌?流汗消耗脂肪?
八块腹肌,马甲线……健身会给一个人带来不一样的力与美的体现,要想打造青春时尚的自己,一些错误的健身观念就应该了于心中。错误观念1:一周锻炼一次或两次就能保持体形事实:一周至少要锻炼3次,一周一次或两次锻炼不会带来持久的健康获益“有锻炼计划的话,一周至少要锻炼3次才行”,罗格斯大学的运动学专家ShawnArent表示。他认为,每天都应该活动活动,否则久坐不动会抹杀锻炼的好处。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44:0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