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可防心梗(Lancet子刊葛均波,霍勇,陈仁杰等研究)
供暖地区供暖季(A)、供暖地区非供暖季(B)、非供暖地区冬季(C)和(非冬季)0~21天气温与急性心梗的累积暴露反应曲线
以极端低温(第一百分位数)为例,相关急性心梗风险在暴露当天就迅速出现,随后逐渐减弱,在供暖地区的非供暖季节及非供暖地区的冬季和非冬季,分别于极端低温暴露后第13天、第10天和第17天急性心梗风险趋于不显著。
极端低温暴露当天就可能立即发病,且其效应可持续近3周,而高温对急性心梗的影响很弱,且持续时间短暂。
6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团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课题组联合发表在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不适环境温度可诱发急性心梗发作,其中低温的影响更显著。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需要采取适合我国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早期预警系统)和弹性基础设施(集中供暖)来减少不适环境温度相关的有害心血管效应。
该研究显示,全国13.26%的急性心梗发作可归因于不适环境温度,集中供暖地区的归因分数(6.04%)远低于非供暖地区(21.09%),这与集中供暖措施、社会经济水平、气候特征和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有关;在非供暖地区,冬季的归因分数明显高于非冬季(29.64% vs. 17.89%)。
极端低温与急性心梗关系的滞后效应
在供暖地区,供暖季节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急性心梗发作无关;而在供暖地区的非供暖季节以及非供暖地区全年,随着气温下降,急性心梗发生风险呈明显升高的趋势。
该研究基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数据库2015~2021年的急性心梗发作患者数据,从全国324个城市2093家认证医院纳入104.7万名急性心梗患者,供暖季节的划分来自各城市官方发布的实际供暖时间。
来源:[1]Jiang Y, Hu J, Peng L, et al. Non-opt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s risk and burde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set: A nationwide case-crossover study at hourly level in 324 Chinese cities. EClinicalMedicine, June 17, 2022.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为证实不适环境温度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凸显了室内供暖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中的公共卫生效益,为我国优化室内供暖等公共卫生政策、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证据。
AHA联手CSC将全面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系统
6月6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正式签署了一份知晓备忘录,旨在改善中国急救医疗系统并建立与执行医院为基础的相关项目,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AHA认为,这意味着朝世界卫生大会制定的在2025年以前将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人数减少25%的目标的迈进。≥60岁高血压老人都应强化降压吗?预期寿命不到1年不适合!JAMA子刊研究
近期指南推荐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低于150mmHg,甚或低于130mmHg,不过强化降压可能也会有风险,是否所有老人都应强化降压?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公卫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学者发表在JAMA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降压对于预期寿命超过3年者适宜,但对于不到1年者就不适合了。研究显示,目标值为收缩压低于140mmHg的强化降压降低21%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房颤患者左房大,卒中风险高!韩国研究
一项韩国研究显示,房颤患者中近一半患者存在左房扩大,而且这类患者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较高,即使使用抗凝药物也是如此。研究纳入8159例房颤患者,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成像协会成人心脏超声心动图建议,采用左房前后径或左房容积指数评估心房颤动的患者的左房扩大。加强绿化还有预防糖尿病的功效
近期,《BMC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绿化环境可降低老年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研究者发现,生活在绿化程度最好的环境的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19%。即使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父母糖尿病病史、社会经济状况后,仍是如此。而且该研究中,2型糖尿病风险的降低与体力活动无关。研究者还发现,绿化度从<20%增加59%,则该处居民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10.7%。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新闻:个子太高和太矮都不好
找对象都喜欢找个儿高的。但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新闻指出,不同身高的人,今后患心脏病、中风以及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高个子人更容易患心房颤动和马凡综合征,伴随心脏瓣膜疾病和主动脉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