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万人追踪7年的慢性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每年使近50万国人死于心血管病)
另外,研究者也与同期糖尿病流行病学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这项研究中对经筛查确诊的糖尿病分类有误,而且其中血脂相关数据缺如,这些均可能会低估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
来源:Fiona Bragg, Liming Li, Ling Yang, et al. Risks and Population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China: A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 PLoS Med, 2016, 13(7): e1002026.
这项研究在2004-2008年共纳入488760位无心血管病史的社区居民,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2.7%已确诊为糖尿病,另有2.7%经筛查为糖尿病。随访7年间,有7353人死于心血管病。
研究者认为,鉴于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和未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应该考虑将糖尿病筛查作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有效措施。此外,还需对人群加强生活方式等管理。
糖尿病家族史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研究显示,较之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有家族史者多达4~6倍。那些纳入研究后经筛查才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有2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在随访期间有5000例出血性脑卒中,通过分析也更为明确了糖尿病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就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同样发现,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伴有吸烟、超重或肥胖、有高血压、不运动、糖尿病病程长等,其心血管病风险更会攀升。
而且,虽然那些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当前吸烟饮酒少,但过去或多喜烟酒,且不爱运动;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经过筛查才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多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血压。
近期对全国10个地区近50万人追踪7年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若以因果关系推算,中国每年有近50万心血管死亡由糖尿病所致,而且随着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未来导致的心血管病负担也会更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研究发现,不论是已确诊的糖尿病,还是在研究中经筛查确诊的糖尿病,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均可小幅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研究显示,较之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有1.5~2.5倍的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罹患风险。此外,就糖尿病增加的心血管死亡风险而言,女性要高于男性。
JACC子刊研究:咖啡和茶还可预防心律失常?
一直以来都认为咖啡因会影响心律,临床医生也通常会建议心律失常患者避免摄入咖啡因,但是澳大利亚学者在JACC子刊发表研究称,饮用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每天饮用三杯咖啡是安全的。为了明确咖啡、茶和能量饮料与心脏节律紊乱的关系,研究者对有关咖啡因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研究者发现,大量的研究显示那些经常规律饮用中等水平咖啡或茶的人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较低。饮酒越多,颈动脉斑块越多!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一项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的新分析发现,饮酒会增加颈动脉斑块负荷。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适度饮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无保护作用,这为通过减少饮酒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提供了证据。不“婚”有害:单身可增加2倍女性中风风险
结不结婚,和谁结婚,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更关乎健康。阜外医院陈纪春、陈沛等对8千余人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种单身,包括到适婚年龄的未婚、离异、分居冷战以及不幸丧偶,均会增加女性脑卒中罹患风险,而非男性。研究显示,与已婚女性相比,各种单身会增加女性2.15倍脑卒中罹患风险,而在校正常见心脑血管风险因素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后,风险依旧。而男性则不然,婚姻状况与其脑卒中患病风险无关。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应用心内超声优势明显!阜外医院方丕华等文章
心内超声技术是将超声探头经股静脉途径送至心腔内,近距离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与传统的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比,心内超声的探测声窗不受心外组织结构的干扰,图像质量更加清晰。阜外医院方丕华、刘俊等撰文指出,随着心内超声与心脏三维标测系统进行图像的融合,心内超声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7:02:48
0000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者更要睡够!美国研究称,睡不足6小时就危险了
常常说时间挤挤就会有的,而很多时候很多人挤压的就是睡眠时间。但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给睡眠不足的中年人摁响了警铃。研究显示,如果每天睡不够6小时,有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的中年人会有2.14倍的心脏病或脑卒中早死风险;而有心脏病或脑卒中的中年人,会有3.17倍的癌症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0:31:2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