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悖论不存在!JACC发表研究称,“烟民心梗预后好”是因年轻和并发症少
吸烟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不断有研究发现存在“吸烟者悖论”现象,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吸烟与良好的短期预后相关,即吸烟可能产生保护作用。
难道真是这样吗?JACC近期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病例数据分析提示,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年龄更小,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少而已。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吸烟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更差。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吸烟的患者1年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增加49%,再梗死风险增加97%。
这研究分析了10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随机研究。
2564例STEMI患者中,近期吸烟者1093例(42.6%)。吸烟者年轻10岁,合并症较少。
研究数据显示,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梗死面积相似,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微血管阻塞也没有差别。
而且粗略数据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1年内全因死亡(1.0% vs 2.9%;p<0.001)和死亡或心衰住院率(3.3% vs 5.1%;p=0.009)较低,两者的再梗死率相似。
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虽有相似的1年死亡风险(HR=0.92),但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增加49%,再梗死风险增加97%。
该研究中吸烟者1年时粗略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他们年轻,合并症少。
再者,研究中吸烟者的平均年龄较不吸烟者年轻10岁,意味着吸烟者发生STEMI 的时间比不吸烟者要早10年,足以说明吸烟导致心血管病的早发,何谈吸烟的保护作用呢。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数据也发现“吸烟悖论”现象。
该研究发现吸烟者的院内死亡率低于不吸烟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吸烟仍然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82,P<0.001)。
CAMI研究者指出,应当注意正确解读研究结果。该结果的临床价值在于揭示吸烟状态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利用吸烟状态及其他有预后意义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选择更加合理的诊疗策略,故仍强烈建议患者戒烟。
来源:Björn Redfors, et al. Effect of Smoking on Outcomes of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STEMI. J Am Coll Cardiol. 2020 Apr, 75 (15) 1743-175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我国台湾11年随访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钙拮抗剂可降低骨折风险
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成为骨折的高发人群,而应用某些降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可能更高。近期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一项来自我国台湾的队列研究提示,应用钙拮抗剂(CCB)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骨折风险降低,而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患者骨折风险则升高。冠脉中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是否安全?阜外医院袁晋青、张茵等研究
许多既往研究表明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治疗(PCI)预后较差。然而大部分研究样本量不大或随访时间受限,冠脉中重度钙化对患者五年长期预后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近日阜外医院袁晋青、张茵团队发表文章显示:与轻度或无钙化的PCI患者相比,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的PCI患者两年内非计划靶病变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MACE)显著升高,但五年长期风险类似。女士多吃蛋白质可预防房颤!美研究质疑指南
ACC2020/WCC上,斯坦福大学学者对近10万女性进行的研究称,女性适当比膳食指南推荐的标准多吃点蛋白有助于降低房颤风险。目前美国指南推荐,每天每kg体重需摄入0.8g蛋白,这个差不多是63kg的人每日摄入50.4g蛋白;英国相关指南推荐水平更低为0.75g/kg。“功能性血运重建”理念迈出坚实一步!阜外医院徐波等发表FAVOR III China研究设计文章,受试者随机入选已完成
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3:04
0000Lp(a)“为非作歹”,得有前提条件!JACC研究
Lp(a)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炎症水平长期较高,也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二者之间有没有关联?近日一项发表在JACC上的研究发现,Lp(a)相关的心血管病风险,仅发生在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中。也就是说,伴有Lp(a)升高和全身炎症水平升高的人,心血管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需要积极的心血管病风险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2:36:0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