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傍晚锻炼可降压减脂()
之前发表在PLOS ONE的一项研究表明,和阳光(至少500勒克斯)亲密接触,尤其是沐浴清晨阳光或有助于减重。值得一提的是,清晨阳光蓝光更为充足,会更有效影响激素和代谢。
一项英国研究显示,早餐前锻炼效果要比早餐后好,更利于控制血糖。
近日,来自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傍晚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降低心血管风险,改善疲劳感,并且更燃脂。
而女性早上锻炼更有助于甩掉“游泳圈”和臀部脂肪,降低血压;傍晚锻炼有助于增加上肢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并有助于改善情绪。
参与者还遵循了特殊饮食,保持每日每公斤体重1.1~1.8 g蛋白质摄入。
吃了早餐去锻炼好,还是早餐前饿着肚子锻炼好?
晨练的好处不止于此。
晨练有助于减重,也不至于这一项研究了。
一项西班牙、奥地利学者对MCC-西班牙研究中2795位参与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早晨8:00~10:00锻炼,对前列腺癌或乳腺癌的预防作用最大;不过对于男性,这种预防效果在晚上19:00~23:00一样。
在随机分入晨练组(早6:30~ 8:30)和傍晚锻炼组(晚 6 点~8 点)后,开启RISE锻炼,即侧重于抗阻训练(R)、间歇性训练(I)、伸展训练(S)或耐力训练(E),锻炼60分钟。一周训练4天。
研究者还发现,对于那些晚上活跃的人,即所谓的“猫头鹰”类型,早晨8:00~10:00锻炼尤其有益。
不过不管一天哪个时间去锻炼最好,坚持运动总是好的。只要锻炼就有助于改善心脏代谢和情绪健康,而且定期锻炼很重要。
研究显示,早餐前去锻炼的人,燃脂量是早餐后运动者的两倍;而且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更为敏感。
此外,晨练者在锻炼前不进食,之后每隔4小时吃四顿饭;夜间组全天吃三顿饭,最后一顿饭在锻炼后吃。
世卫组织和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一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剧烈运动,或等同于上述活动量的运动。
当前这项研究共招募了30位女士和20位男士,年龄在25~55岁之间,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4 kg/m2和25.5 kg/m2,均不吸烟,体重正常。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Paul J. Arciero1, et al. Morning Exercise Reduces Abdominal Fat and Blood Pressure in Women; Evening Exercise Increases Muscular Performance in Women and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 Men. Front Physiol, 31 May 2022..
重症患者常伴发肝功能损伤!药物反应或细胞因子风暴或为罪魁
一项对全国7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收治的32例确诊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肺炎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较为多见。研究者指出,应当加强对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肝功能监测与评估。研究显示,不论是轻型或普通型患者、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还是整体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白蛋白的中位数均处于正常水平;在总队列和轻型或普通型亚组中,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中位数处于正常水平。诊断心衰,用磁共振更好!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提示,心脏磁共振或革新心力衰竭的诊断。采用超声诊断心衰,在多达50%的病例存在误诊;如果采用最佳的侵入性诊断手段,则又会给患者带来风险。而当前这项研究显示,磁共振在诊断心衰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而且还可有力预测患者预后。生理性心脏磁共振模型有助于评估左心室充盈压,这一指标还有助于评估预后。这项研究中,以肺毛细血管楔压作为左心室充盈压的参考。多次介入治疗,影响搭桥后左室重构改善!日本研究
日本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若搭桥前多次冠脉介入,会影响患者的长期左心室重构的改善。作者认为,对于复杂的冠状动脉疾病,为了有效改善左室重构,可考虑早期搭桥。研究纳入368例未进行过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以及有2次以上冠脉介入治疗的97例搭桥患者。两组患者经过了倾向评分匹配。研究发现,两组10年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无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09-18 09:56:42
0000得不得糖尿病,先看体重,别怪遗传!ESC年会44万人分析
一个人得不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影响大,还是遗传影响大?在欧洲心脏病学2020年年会上,英国剑桥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研究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答案:体重影响大,减重有助于预防或逆转糖尿病。这项研究共纳入44万人,平均年龄57.2岁。然后被随访至平均年龄65.2岁,期间共31298人患糖尿病。研究者还用690万个基因评估了糖尿病遗传风险。并根据遗传风险高低和体重指数大小分别分了5个组。走得快,更长寿!45万英国人分析
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新分析提示,走路速度的快慢,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研究者发现,走路速度快的人,即便体力活动总量较少、看电视时间较长、饮食相对不健康、喝酒、睡眠较差,其死亡风险也低于上述生活方式比较健康、但走路速度慢的人。该研究从英国生物数据库中纳入45万多名成年人,中位随访7年期间,1.6%的女士和3.2%的男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