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刘盛等报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验(56例手术全部成功,仅5例肺动脉压改善不理想)
中位随访150天期间,48例患者NYHA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8例患者心功能处于Ⅲ~Ⅳ级。有5例患者由于肺动脉压力改善不理想而行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治疗。
对于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用于术后残存肺动脉高压者,此外术前存在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存在手术禁忌者均可使用。在这项研究中有约30.36%术后出现残存肺动脉高压。
大剂量激素使用对灌注肺的治疗没有明显意义,反而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术中逆行脑灌注对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并无明显作用。
术后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均明显改善。术后所有患者术后指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
灌注肺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严重并发症,欧洲多中心数据表明术后约9.6%并发灌注肺,而该中心仅为3.6%。
此外,还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他们指出,对此以对症处理为主,术后可予以小剂量镇静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术中严密监测脑氧饱和度。
这56例CTEPH患者,平均年龄47岁,CTEPH平均病史49个月。
对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在这项研究中,均给予吸入或静脉应用前列环素类药物,同时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维持心排量。
在2015-01至2016-11,该院心外科共完成56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均无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有2例出现灌注肺,2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来源:李源,朱家德,杜娟,等.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56例围手术期处理和结果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40-484.
对于灌注肺,刘盛等介绍说,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减少血容量、降低心排量、PEEP通气以及必要时ECMO辅助呼吸,其目的在于将心排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同时,降低肺毛细血管向肺实质渗出的渗透压。
就抗凝药物而言,术后早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肝素钠抗凝治疗,约48 h 可逐渐过渡到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作者强调,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目的在于,使长期阻塞的肺血管重新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处理核心是在维持肺血管床较低的血流灌注、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肺血渗出的同时,保证肺泡充分的血气交换以及体循环系统的稳定,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后严重并发症。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有效手段,但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近日,阜外医院心外科刘盛等在本刊介绍了该中心积累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
朱俊:80%宽QRS 波心动过速是室速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临床经常遇到的心律失常,在诊断治疗中有一定的挑战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朱俊教授提出在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临床处理中,要从患者的病情出发,掌握血液动力学状态第一原则,注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进行心电图鉴别时要注意寻找室房分离。JAMA杂志刊登中国研究:用煤或木柴等做饭取暖增加死亡危险
我国学者在JAMA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使用煤或木柴等做饭和取暖的中国农村居民,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死因死亡风险升高。而停止使用这些燃料或使用有通风设施的炉子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作者估计,我国仍有4.5亿居民使用煤或木柴作为燃料做饭和取暖,尤其在农村地区使用率较高。学者称,左西孟旦对不同程度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疗效相当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腔扩大等为特征,可导致进行性收缩功能障碍、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猝死的心肌病,是心衰的第三位原因,预后不佳,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善心衰症状等对症治疗。张慧等报告,新型的心衰治疗药物左西孟旦不仅对伴重度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效,对轻、中度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也相似。但遗憾的是,左西孟旦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没有明显改善作用。阜外医院何作祥等研究称,慢性闭塞病变时侧支循环的作用不可小觑
阜外医院何作祥、李树恒等运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心肌代谢显像评价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发现冠脉侧支循环可以维持左心室静息心肌血流灌注、维持心肌存活、保护左心室心功能。研究显示,有侧支循环组心肌存活面积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英美学者研究显示,史上“最划算”的心血管预防措施原来是限盐,比吃药划算多了
近日,英美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将人群吃的盐减少10%并坚持10年以上,对于地球上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是“最划算”的防治心血管病的措施。据悉,全球人民都口重,绝大数人每日食盐摄入在9~12g,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5g。而这种“重口味”相应的也付出了每年164.8万心血管死亡的代价。这一“最划算”措施,简而言之就是由政府主导的“软调节”政策,加之以食品厂商参与和大众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