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有易损斑块(冠脉事件风险高,哈医大二院于波等发文)
于波等总结,如果颈动脉斑块能够同步评价冠脉斑块特征,冠脉事件的诊治也将迈出一大步。然而,相关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斑块组成在冠脉事件中,尤其是易损斑块在 ACS 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有研究发现,斑块脂质成分与纤维成分的比例与冠脉疾病事件有关。
斑块内脂质含量高以及薄或破裂的纤维帽属于高风险斑块,又称易损斑块,而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冠脉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动脉粥样硬化常不会“厚此薄彼”,在多血管床都可发生。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颈动脉斑块能否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
不过颈动脉超声的主要研究已经使用cIMT做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但是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研究相对较少。
首先,斑块的发生与进展及cIMT的增加有很多相同的风险因素。
其次,cIMT的改变反映了一个代偿过程,是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生理反应,而颈动脉斑块形成反映了血管壁病理性改变。
再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的进展比cIMT 快。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6 个月期间,随着颈动脉斑块低回声恶化,冠脉罪犯病变斑块体积增加。甚至还有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出现本身就与二次冠脉事件相关。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相比,斑块负荷在预测首次冠脉疾病事件中更有优势。
同时,研究表明斑块的易损性取决于其组成,而不是厚度和负荷。而且颈动脉低回声也可以预测二次冠脉事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等指出,通过颈动脉壁厚度、斑块负荷及组成允许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脉事件发生,但尚有争议。
来源:高睿, 于波. 通过颈动脉斑块特征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特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34: 1240-1243.
冠脉介入影像学检查发展迅速,尤其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其能够明确
易损斑块,即高脂质含量、薄纤维帽。
健康饮食需要重新定义?英国学者自然子刊研究
人体是一所精密的工厂,一个人吃饭后,会发生一系列反应。近日,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健康人,吃完饭每个人的反应有较大差别,尤其是食物触发的炎症反应可相差10倍。研究发现,尽管不同人的反应差别很大,但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相同食物的反应一致。如果一个人对某类食物不耐受,也就是代谢不良,机体就会花费更长时间、更努力去清除多余的血脂和血糖,就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及肥胖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06 17:50:340000鱼油将掀起心血管预防变革?新研究称:在他汀基础上每天4 g鱼油可将心血管风险进一步降低25%!
关于鱼油是否有心血管获益,此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近年来的大多数研究得出了阴性结果。9月24日,制药公司Amarin公布的一项随机、双盲3期临床试验——REDUCE-IT研究结果表明,鱼油制剂有明显的心血管获益。JAMA发文称,三分之二心梗或为2型,预后堪比肿瘤,达比加群或有益?
所谓的2型心梗,根据2007年“心肌梗死再定义”专家共识所分类定义,指心肌氧需求的增加或供给减少所致的心梗,比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等所导致的心梗。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肌坏死标志物异常,如肌钙蛋白升高;提示罹患急性冠脉综合征或非缺血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或迹象缺乏;鉴别由心理应激所致心肌氧供需失衡。2型心梗让人“忧心”之处有三:诊室自测血压,能否消除白大衣效应?福建林金秀等研究
目前,在测量血压时,诊室血压测量存在白大衣效应。为解决减少白大衣效应,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应运而生,即让患者独自在诊室中安静休息后,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等发现,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白大衣效应,不能减弱白大衣效应对心率的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7:41:460000新型抗凝药为一线药物,不建议用D二聚体指导抗凝!美国血液学会发布静脉血栓栓塞症指南
近日,美国血液学会发布了一份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管理新指南。这份指南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由多学科专家进行撰写。其中要点如下:1、建议对不复杂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家庭治疗优于住院治疗。不过对于因其他原因住院治疗、缺乏家庭支持、无力支付药物费用、有肢体风险或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