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有易损斑块(冠脉事件风险高,哈医大二院于波等发文)
此外,斑块组成在冠脉事件中,尤其是易损斑块在 ACS 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相比,斑块负荷在预测首次冠脉疾病事件中更有优势。
动脉粥样硬化常不会“厚此薄彼”,在多血管床都可发生。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颈动脉斑块能否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
于波等总结,如果颈动脉斑块能够同步评价冠脉斑块特征,冠脉事件的诊治也将迈出一大步。然而,相关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研究表明斑块的易损性取决于其组成,而不是厚度和负荷。而且颈动脉低回声也可以预测二次冠脉事件。
再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的进展比cIMT 快。
不过颈动脉超声的主要研究已经使用cIMT做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但是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6 个月期间,随着颈动脉斑块低回声恶化,冠脉罪犯病变斑块体积增加。甚至还有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出现本身就与二次冠脉事件相关。
冠脉介入影像学检查发展迅速,尤其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其能够明确
首先,斑块的发生与进展及cIMT的增加有很多相同的风险因素。
斑块内脂质含量高以及薄或破裂的纤维帽属于高风险斑块,又称易损斑块,而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冠脉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有研究发现,斑块脂质成分与纤维成分的比例与冠脉疾病事件有关。
易损斑块,即高脂质含量、薄纤维帽。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其次,cIMT的改变反映了一个代偿过程,是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生理反应,而颈动脉斑块形成反映了血管壁病理性改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等指出,通过颈动脉壁厚度、斑块负荷及组成允许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脉事件发生,但尚有争议。
来源:高睿, 于波. 通过颈动脉斑块特征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特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34: 1240-1243.
疫情后期总体病情变轻并非毒力下降!北京协和学者提醒,早诊早治或是主因,恢复期患者血清可能很有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传代以后病毒的致病力是否降低?SARS防治对当前有何提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燕等回答了这些问题。徐燕等认为,到疫情后期总体病情变轻,并非是因为2019-nCoV感染传代以后病毒的致病力就自然会降低。重症心衰,女性舒张性心衰多!北京朝阳医院徐琳等研究
男女重症心衰患者临床特点有何不同?预后影响因素有哪些?近日,北京朝阳医院徐琳、党彩静等进行的研究表明:从心衰类型看,男性心衰以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为主,而女性心衰以舒张性心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为主。男女重症心衰患者基础疾病均以冠心病更多见;预后相似。见证、讲述(三)——听刘力生教授讲过去的故事
中国首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1978年,阜外医院创建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的专业研究室,即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调研防治基地,开始招收研究生,吴英恺从而带着阜外医院走上更加广阔的道路。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面对中国心血管病庞大的患病人群,任何医疗高科技都是杯水车薪,即使投入再多的医疗经费,也还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我国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注册研究:全国323家医院5378例患者使用,价格、医保政策和认知等影响使用
近期,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发布。自2009年国内引进了第1台有远程监测功能的CIED以来,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国323家医院共5378例患者植入,其中起搏器占了68.0%。图12009~2014年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类型比例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3:51:00
0000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牙周炎影响降压效果
根据发表在《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牙周炎有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分析了2009~2014年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中3626例年龄大于30岁、正在接受高血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数据。患者按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分类:无牙周炎者占47.8%,中度牙周炎者占37.8%,重度牙周炎者占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