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心衰(用磁共振更好,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患者均在24小时内接受了右心导管插入术、心脏磁共振检查;此外在验证队列患者还接受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Kaplan-Meier 分析显示,心脏磁共振建模的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右心导管插入术检测的肺毛细血管楔压 (≥15 mmHg) 相似,在 7 年随访中预测生存率相当。
研究者发现,在预测左心室充盈压时,心脏磁共振优于超声心动图。而且在经超声心动图错误测量左心室充盈压的71%的患者,心脏磁共振均检测正确。
这项研究中,以肺毛细血管楔压作为左心室充盈压的参考。
研究显示,有两个心脏磁共振指标左心室质量和左心房容积,与右心导管插入术所测肺毛细血管楔压相关。
生理性心脏磁共振模型有助于评估左心室充盈压,这一指标还有助于评估预后。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835例疑似心衰患者,其中708例被分入心脏磁共振建模推导队列,127例被分入验证队列。患者平均65岁,40%为男性。
采用超声诊断心衰,在多达50%的病例存在误诊;如果采用最佳的侵入性诊断手段,则又会给患者带来风险。
来源:Pankaj Garg, Rebecca Gosling, Peter Swoboda, et al.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dentifies raised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DOI: 10.1093/eurheartj/ehac207
而当前这项研究显示,磁共振在诊断心衰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而且还可有力预测患者预后。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提示,心脏磁共振或革新心力衰竭的诊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糖尿病人吃饭别“少量多次”!仍应早晨吃的像皇帝,晚上吃的像乞丐!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吃饭是否该少量多次?近日,以色列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一日三餐优于少量多次。不但可降血糖、减体重,而且患者胰岛素用量都少了。这项研究是这样的:一日三餐,早餐热量最高,面包、水果、甜食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多,晚餐份量最少,而且淀粉类食物、甜食和水果很少,午餐的热量介于早晚餐之间。三餐的热量分别是700卡路里、600卡路里和200卡路里。心脏术后肌钙蛋白升高超200倍,才有预测30天死亡价值!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项国际前瞻性研究发现,常规心脏手术后若心肌肌钙蛋白大幅升高,可作为预测心脏手术患者死亡风险的重要新指标。目前,对于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梗和心肌损伤的定义,心肌肌钙蛋白升高阈值水平差异很大(从参考上限的10倍到>70倍)。比如,阜外医院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心脏搭桥术后48小时内,如果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较术前升高>130倍,可作为术后30天死亡的预测界值。儿童维生素D缺乏,要警惕血脂异常!中国万例儿童研究发现
小朋友们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不仅仅是让骨骼更强健。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米杰等对万例儿童中进行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维生素D水平越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越高。儿童青少年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可延续到成年,且与成年期血脂异常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米杰等指出,这强调儿童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病疾病的早期预防。日本7万人18年追踪研究:多吃豆腐,少吃红肉,可长寿!
近日,JAMA子刊一项入选日本7万人平均随访18年的研究发现,如果减少饮食中的红肉蛋白,而多吃植物蛋白或者多吃鱼,则有延寿功效。植物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来源是从植物里提取的,营养与动物蛋白相仿,但是更易于消化。含植物蛋白最丰富的是大豆。研究估计,如果用3%植物蛋白代替红肉,可减少34%的全因死亡风险、39%的癌症死亡风险和42%的心血管死亡风险。15年间的绝对死亡风险能降低了3.6%。确诊原醛,可简化卡托普利抑制试验!阜外医院研究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是目前公认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确诊试验之一,其准确性已得到证实,但卡托普利的剂量、采血时间点和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卡托普利给药后1h、2h两次抽血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直接肾素浓度等,但两次采集血样的必要性尚待确定。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2:30: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