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颤患病率0(88,近六年抗凝率增长近两倍,3000万医保居民数据分析)
节律控制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消融、心脏复律)的应用率明显增加,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率增倍,消融治疗率增长了21%。
作为预防中风的一种措施,左心耳封堵术的比例从0.16%上升至1.23%。
在症状控制方面,β阻滞剂被广泛用来控制心室率,胺碘酮是用得最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最主要的消融方式,冷冻球囊消融的应用快速增加。
与男士相比,女士较少接受节律控制治疗,而更可能接受心率控制药物治疗。
在2015年诊断房颤的患者中,5.5年随访期间,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栓塞、出血、心梗、住院期间死亡的发生率分别6.09%、5.74%、1.44%、5.11%、 8.41%、12.84%。
该研究显示,在上海3000万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88%;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80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达6.7%;女士中房颤患病率高于男士(0.89% vs. 0.88%),这可能与80岁以上女士中房颤负担较重有关。
该研究覆盖上海近3024.5万名医保居民,2015~2020年这六年期间,共268 466例诊断房颤。诊断房颤时的平均年龄为74.9岁,男士平均年龄低于女士(73.5岁 vs. 76.2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Epidemiology,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mong 30 million citizens in Shanghai, China from 2015 to 2020: A medical insurance database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May 03, 2022
一项基于2015~2020年医保数据库的研究发现,我国上海的房颤及房颤相关事件负担较重,近年来房颤治疗有明显改善,不受或仅轻微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阻碍。
2015~2020年,上海房颤患者中抗凝药物治疗率从19.46%上升至了56.57%,增长近2倍,主要是因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处方明显增加。
2015年,抗凝药以华法林为主;到2019年,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处方量相当;2020年,新型口服抗凝药处方量超过华法林。
全球脑健康委员会:任何保健品都不能“健脑”,深海鱼油也不例外
近期,美国退休人士协会(AARP)全球脑健康委员会(GCBH)发布共识指出,50岁以上的人不应该通过服用补充剂来促进或保护大脑健康,比如预防老年痴呆。报告显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应用任何成分、产品或补充剂来促进大脑健康,实际上应该通过健康饮食来“健脑”。报告尤其指出,目前的科学证据不支持应用任何补充剂来预防、减慢、逆转、阻止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症。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7:31:000001建议二甲双胍联合SGLT2i或GLP-1RA,HbA1c<8%!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降糖药应用共识
近日,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共识建议,糖尿病病程较长、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目标值为<8.0%。而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HbA1c目标范围控制在7.0%~8.0%。欧洲心脏杂志研究称,走路慢的瘦人死亡风险明显升高,或许该加强锻炼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走路快慢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人的胖瘦有关。总体上,校正吸烟、体重指数、饮食习惯、每周观看电视时长等潜在混淆因素后,走路慢的中年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比走路快的人大约增加一倍。研究者发现,在走路慢的人中,越瘦的人死亡风险越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参与的研究刊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胶囊”起搏器安全可靠】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一项研究,报告了无导线起搏器的全球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新型起搏器在人体内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张澍的团队参与了该研究,张澍教授还是该研究的指导委员会成员。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2:25: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