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伴休克(经桡动脉介入可改善预后,Meta分析)
来源:Ahsan MJ, et al. Transradial versus transfemoral approach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Heart J Qual Care Clin Outcomes. 2022 Apr 23.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在介入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手术成功率、辐射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PCI治疗伴有休克的STEMI时,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的预后较好。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比经股动脉路径的出血和死亡率更低。但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心原性休克患者常通过经股动脉路径。
研究者纳入6项前瞻性研究和8项回顾性研究,经桡动脉路径8032例,经股动脉路径23031例。
分析显示,经桡动脉路径的院内死亡风险降低41%。30天死亡风险降低42%,≥1年死亡风险降低2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院内大出血发生风险降低59%。穿刺部位出血风险降低58%。
0000
相关推荐
我国TAVR发展迅速,并发症下降!韩雅玲欧洲心脏病杂志文章
自20多年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临床数据,证实了TAVR在有外科手术风险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日,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在欧洲心脏病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面临着退行性瓣膜病包括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巨大的疾病负担。此外,在中国TAVR患者中二叶瓣占比明显较高,小叶钙化更严重,这对开展TAVR提出了挑战。阜外医院宋来凤:谨慎处理心脏黏液瘤以避免复发
虽然极大多数心脏黏液瘤是原发良性肿瘤,但从其生物学行为看即使瘤组织分化较好,也有远距离种植、存活的能力,如何避免其复发?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来凤教授从病理检验标本的角度支了一招:瘤蒂部的心壁切断缘应距瘤蒂反折处保持1cm或以上,或是免除瘤组织残留的安全距离。冠心病患者减重被忽视!欧洲29国研究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子刊的一项对万余冠心病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体重管理成了临床管理“死角”。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入院治疗时,不到20%的人体重保持正常范围。而在之后16个月,入院时肥胖的患者86%依旧肥胖,还有14%超重患者却变成肥胖患者。其中年轻女性尤其受到体重困扰,55岁以下近半都肥胖。我国17%急性心梗患者仍使在用硫酸镁!China PEACE研究最新分析
1991年公布的ISIS-4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推翻既往认知,提出静脉镁剂不仅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无益,甚至有害。自2000年起,国内外指南均不主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常规使用静脉镁。近期,阜外医院学者王现强、杜雪等在BMJOpen发表的ChinaPEACE研究最新分析显示,虽然静脉硫酸镁的使用有所下降,但直到2015年,每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仍有1人接受这种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9-03 08:36:14
0000脂肪肝,是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GLP-1RA或有益!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下简称脂肪肝)和心血管病风险的科学声明。文章指出,脂肪肝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常见、但未被充分诊断和被低估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强因素。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脂肪肝有轻微改善作用外,还有助于改善血糖、减重,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