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减重被忽视(欧洲29国研究)
而且,就东亚人而言,相关研究显示,戒烟者差不多在半年内都要胖个2 kg左右,欧美人就变得更胖了。
[1] De Bacquer D, Jennings CS, Mirrakhimov E, et al. Potential for optimizing management ofobesity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ur Heart J Qual Care Clin Outcomes. 2021 Jul 27
让人遗憾的是,超出1/3的肥胖患者表示,并未接受到任何有关体力活动或营养方面的建议;约1/5患者称,没人告知体重已经超标。
“似乎没有医生认为肥胖是个严重的问题,这个死角需要关注,并需要给患者建议明确的个人体重控制目标。”研究者表示。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子刊的一项对万余冠心病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体重管理成了临床管理“死角”。
事实上,对于超重或肥胖冠心病患者,减重有助于改善血压、血脂以及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这是被指南强烈推荐的。
来源:
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值)≥30,超重定义为体重指数在25~30。
[2]Kim K, Park SM, Lee K. Weight gain after smoking cessation does not modify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evidence from a cohort study of men. Eur Heart J. 2018;39(17):1523-1531.
研究者还注意到,体重增加与戒烟明显相关,戒烟后患者平均增加1.8 kg体重,而没有戒烟者长了0.4 kg的“肉”。
而在之后16个月,入院时肥胖的患者86%依旧肥胖,还有14%超重患者却变成肥胖患者。其中年轻女性尤其受到体重困扰,55岁以下近半都肥胖。
这项研究对EUROASPIRE IV(2012~2013)和EUROASPIRE V (2016~2017)两项试验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其中共分析了29个国家及地区10507例冠心病患者,24.8%为女性,因心血管入院平均年龄为62.5岁。患者因心血管事件住院后 6~24 个月后接受了随访(平均间隔16个月)。
研究还显示,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对减重正向影响,与增重至少5%的患者相比,减重至少5%的人油、糖摄入频率明显减少,果蔬及鱼吃得明显频繁,体育锻炼也更为规律,并多参加了心脏康复和预防计划,遵循了相关饮食建议。
患者因心血管事件首次或再发入院时,34.9%肥胖,46%为超重。对减重有所建议的患者,一半被建议遵循心脏预防和康复计划;不到2/3的肥胖患者被建议遵循饮食指南或定期体育锻炼。
不过很多研究表明,戒烟后变胖,并不白戒。
除了“三高”有良好改变外,减重的患者体力更为充沛,精神面貌更佳。
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入院治疗时,不到20%的人体重保持正常范围。
一项韩国研究对10万余名男士追踪8年的结果显示,即便戒烟后腰粗肚大,三高作乱,但和不戒烟的人相比,心梗的风险可是降低了67%,脑卒中的风险也降低了2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还发现,那些心血管事件入院治疗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在减重至少5%后,血压、血脂以及之前未能确诊的糖尿病比例均较增重至少5%的患者明显降低,尽管降压药和调脂药都一样服药。
【ESC 2019】中国12%心衰患者出院后30天内再入院,半数因心衰再入院
在本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一项覆盖中国52家不同地区医院的研究提示,中国1/8的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再次入院,大部分在出院2周内再次入院。该研究纳入4649例心衰住院患者,其中97.7%接受出院后30天的随访。胆固醇正常者,每天最多可吃两个鸡蛋!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科学建议:血脂异常者,应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12月16日,针对饮食中的胆固醇和心血管病风险,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建议称:含胆固醇较少的饮食模式,对心脏有益。【查看全文】建议指出,鸡蛋与心血管病风险无明显关联。对于健康人而言,每天吃一个鸡蛋或者85g虾是合理的。虾和其他贝类食物与瘦肉或植物蛋白搭配,对心脏有好处。北大人民医院研究:心内科请精神科会诊最多,焦虑最常见
精神疾患好似不常见,实则不然。有研究显示,内科住院患者中有近四成人患有精神障碍。那么哪个科室请精神科会诊最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曲姗、谢稚鹃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心内科请精神科会诊最多,以焦虑障碍最为常见。无意识心脏骤停,或不需低温治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近50多年以来,降温一直被认为是有助于降低无意识心脏骤停患者脑细胞损伤的潜在治疗手段。但在许多类型的脑损伤发生后,通常在最初的几小时内体温会有所下降,而之后的数天会出现中度发热及高热。发热是否是脑损伤后的正常反应?如果改变这一过程是否并不能改变病程,甚或有害?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降温无异于画蛇添足,与保持正常体温相比并未提高生存率或康复率。杨进刚阜外2023-09-17 09:27:010000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欧洲高血压协会声明
近期,欧洲高血压协会(ESH)血管结构与功能研究工作组和动脉结构生理学研究协会发表声明指出,炎症可严重破坏动脉生理结构及功能,同时促进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声明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其中。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证据确凿而且,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了炎症,无论是低度、急性、慢性、局灶性或全身性,均与动脉性病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