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心衰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南京医大一附院研究)
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钾降低、左心房内径增大、合并冠心病、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均是HFrEF患者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的临床危险。
研究者解释,外周动脉收缩压低不仅是HFrE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也是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这项研究共对164例接受了右心导管检查的HFrEF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血管阻力≥5.0 Wood单位定义为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
结果发现,HFrEF患者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的发生率为65.2%。
研究者表示,尽管目前尚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左心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明确临床研究证据,但这项研究提示,HFrEF患者早期、持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能延缓疾病进展。
慢性心衰引起肺血管阻力升高不是件好事,对于常见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有多少人肺血管阻力升高?又有哪些危险因素?
此外,阻断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对于左心相关肺动脉高压也有治疗前景。
HFrEF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提示左心房充盈压升高,这是引起左心相关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的核心环节。
血钾降低可导致HFrE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起体液潴留和外周血管收缩,继而左心充盈压增加,加速左心相关肺动脉高压发展和肺血管病理性重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芳、何源等研究给出了答案。
有研究发现,持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HFrEF患者的心室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有利于改善左心相关肺动脉高压过程中肺血管病理性重构。
0000
相关推荐
夜间血压高,增心血管病风险!日本研究
在诊所测量的血压正常,就很安心?并非如此。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日本研究发现,即使白天血压在正常范围,但是夜间血压高,还是会增加未来心血管病风险,尤其心力衰竭风险。研究显示,考虑人口学特征和临床风险因素后,睡眠时血压每增加20mmHg,心血管病风险升高18%,心力衰竭风险增加25%。而且,在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人,即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高者,体现更为明显。【AHA2017】上海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在大会主会场报告:搭桥后抗血小板有新策略
今日,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的最新研究发布论坛上,上海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在大会主会场报告了DACAB研究结果,替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新的双联抗血小板策略,可显著提高搭桥术后大隐静脉桥的1年的通畅率。数据显示,阿司匹林替卡格雷组的桥血管通畅率为88.7%,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组(76.5%)和单独应用替卡格雷组(82.8%)。阿司匹林联合替卡格雷并未增加出血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3:46:14
0000阜外医院学者发现,体脂比例可预测肾病风险
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研究发现,肥胖与慢性肾病风险升高相关,其中肥胖指标体脂百分比是识别慢性肾病的最佳预测因子。研究者指出,鉴于肥胖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慢性肾病患者应管理体重以预防慢性肾病进展,同时应筛查体脂百分比。该研究中,慢性肾病总加权患病率为3.9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62%和4.25%。杨进刚阜外2023-08-14 16:55:01
0000诊断高血压,仅需量两次血压?王继光等研究
目前大多数指南建议,量血压时应测量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血压水平,这样更准确一些。12月22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等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在诊断高血压时,取两次血压的平均值可能就足够了,除非两次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相差≥10mmHg。该研究纳入约7.8万名成人,每人采用经过验证的自动电子血压计量3次血压,每次测量间隔1分钟。个体化抗栓时代来临?欧洲心脏杂志文章称:根据基因和血小板功能选择P2Y12抑制剂更好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发文指出,应根据心血管疾病谱个体化给予抗栓治疗。这期杂志的一项对来自15项随机试验的61898名患者的网络荟萃分析发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与常规选择强效P2Y12抑制治疗(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相比,根据基因和血小板功能选择合适的P2Y12抑制剂,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IRR=0.8),而不增加出血风险。15项随机试验的61898名患者的网络荟萃分析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2:17:0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