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我国近八成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中,Lancet子刊周脉耕,霍勇等研究)
研究者分析,这可能与我国“落叶归根”的文化背景有关。老年人希望在故乡度过,并选择在家中去世。
研究者推测,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或者在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的过渡期。
其次,尽管在国家层面上,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接受医疗服务在很大程度独生取决于个人的认知及居住地。
近期,基于2008~2020年中国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NMSS)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团队在Lancet子刊发表研究称,我国77%的心血管死亡发生在家中,18%死于医院,1.69%死于养老院。
有研究提出,发达国家过去100年间死亡地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和医疗技术不发达,家庭死亡占所有死亡的90%以上。
首先,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比其他大多数西方国家快得多,老年人是慢性病负担增加的主要人群,因此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增加了。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了发展临终关怀和家庭康复,居家临床照料倾斜、姑息治疗等生命晚期照料模式已成熟,在家死亡比例再次上升。
研究者指出,虽然在第一阶段,较高比例的家中死亡被认为是医疗资源不足的结果,但影响中国死亡地点分布的因素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
因此,中国家中死亡的高比例应该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医疗体系能力不匹配有关,而不仅仅是缺乏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
根据这一假设,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处于第二阶段,或者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开始或过渡阶段。
另一方面,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和出血性卒中患者在医院中死亡的比例较低。
此后,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服务可及性,死于医院的比例逐步上升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80%左右。
研究发现,上海(59%)和北京(50%)地区的医院死亡比例最高,而福建(93%)和海南(91%)居家死亡比例最高。
≥65岁居民体重指数24~26最好!中国CDC近36万人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者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深圳市老年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的最佳范围,对于≥65岁居民,BMI为24~25.9kg/m2,死亡风险最低。研究纳入深圳健康老龄化研究中的35.9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4682人在平均1.5年的随访期间死亡。葛均波等Lancet子刊研究称:微信可指导患者康复!
10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等人在Lancet公共卫生子刊发表了一项平行分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提示,通过微信这一社交平台开展手机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有较高的效率和可及性,而且很容易使用。这说明,在慢性病领域广泛地实施类似的治疗模式是可行的。微信指导系统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1:21:15
0000广东省医院余丹青等:预测放支架后不良事件新手段
血管内超声(FFR)在冠脉临界病变介入策略选择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FFR指导的介入治疗后出现心脏不良事件(MACE)。FFR作为一个评估冠脉狭窄的功能学指标,你想没想过PCI术后测量FFR以评估血运重建疗效呢?广东省人民医院余丹清、魏学彪等作出了尝试,他们研究发现,PCI术后测定FFR用于评估血运重建的疗效完全可行,可预测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国2.7亿居民腹型肥胖!国际学会建议:应常规测腰围
近期,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和国际心脏代谢风险学会在发表共识,指出腰围应作为“生命体征(vitalsign)”,并建议临床上应常规测量腰围,该措施既重要又可行。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6:01:1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