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17

(40岁供心,影响移植效果吗,阜外医院518例心脏移植分析)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23 08:07:480

对于4~6 h组,移植物衰竭是导致院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发生率为2.9%,其次为急性排斥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以及其他原因,发生率均为0.6%。

随访期间,冷缺血时间<4 h 组、4~6 h组及≥ 6 h组分别死亡6.2%、8.8%及9.8%,无差异。

研究中,225例冷缺血时间<4 h,119例供者年龄<40岁,106 例供者年龄≥40岁;4~6 h 组纳入 171 例,106例供者年龄<40 岁,65 例供者年龄≥ 40岁;122 例冷缺血时间≥ 6 h,92例供者年龄 <40 岁,30例供者年龄≥40岁。

冷缺血时间<4 h 组、4~6 h组及≥ 6 h组院内死亡例数分别为4.4%、5.3%、6.6%,尽管院内死亡率随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出现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于冷缺血时间≥ 6 h 组,感染是导致院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发生率为2.5%,其次为移植物衰竭,发生率为 1.6%。

近日,阜外医院郑哲等研究发现,较长的冷缺血时间使接受≥ 40岁供者供心的受者重症监护室时间显著延长,但对院内死亡率、术中或术后机械辅助的应用比例及随访生存率影响不大。

冷缺血时间 <4 h 组、4~6 h组与≥ 6 h 组院内死亡率无差异(4.4% vs. 4.7% vs. 6.6%)。

移植物衰竭以及感染是受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于冷缺血时间<4 h组,感染是导致院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发生率为1.8%,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移植物衰竭,发生率均为 0.9%。

研究选取冷缺血时间为4 h及6 h作为分组界值,分为冷缺血时间<4 h,4~6 h 和 冷缺血时间 ≥ 6 h 三组,每组再根据供者年龄 <40岁和供者年龄≥ 40岁各分为两个亚组。

亚组分析中,不同冷缺血时间组的亚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缺血时间4~6 h 组中,供者≥ 40岁的受者较供者<40岁的受者术中或术后机械辅助装置应用比例高;冷缺血时间≥ 6 h组中,供者≥ 40岁受者较供者 <40岁受者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长。

研究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15~2020 年首次行原位心脏移植的 518 例受者。供者平均年龄35.5岁(5~58岁),平均冷缺血时间4.6 h(0.9~11.3 h)。心脏供者均为脑死亡捐献。

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由于供心严重短缺,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庞大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需要。

来源:张帅,郑珊珊,宋武,等. 冷缺血时间及供者年龄对心脏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单中心临床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45-5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1.007.

有部分心脏移植中心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扩大供体接受标准的方案,曾经被视为心脏移植相对禁忌的边缘供心也被纳入了选择范围,其中包括高龄供者、冷缺血时间延长、供受者体重比较小、供者存在感染等因素。

目前,对于冷缺血时间延长以及≥ 40岁供心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争议。

随访期间,各冷缺血时间组间生存率无差异,各亚组分析中生存率也无差异。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