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肺血管病可致右心衰竭(阜外医院熊长明等述评)
7.肿瘤放疗或化疗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肿瘤本身和肿瘤的治疗所致心血管并发症也愈为多见,其中就涉及到肺血管病。而肿瘤相关肺血管病易被忽视,导致误诊或漏诊。
作者强调,对于肿瘤患者需要关注心血管的症状和体征,不要把这些临床表现均误判为肿瘤病情发展的伴随表现,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一旦发生有血栓后肺动脉高压,应分析原因,给予治疗。
作者介绍,肿瘤相关肺血管病不论是肿瘤自身引起的肺血管损害,还是肿瘤治疗所致肺血管病变,均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竭。
其中肿瘤相关肺血管病包括以下7种类型:
来源:熊长明, 杜雪. 关注肿瘤相关性肺血管病.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855-858.
易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PET-CT有助于鉴别,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瘤肿瘤相关性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肿瘤相关肺血管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作者指出,在VTE及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诊断及长期随访中需注意筛查肿瘤。
肺肿瘤微栓塞和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无有效治疗方案
6.纵隔肿瘤或肺内肿瘤对肺动脉压迫浸润
1.肿瘤肿瘤相关性肺血栓栓塞症
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栓塞:多源于原发性肺动脉肉瘤
5.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栓塞
绝大多数源于原发性肺动脉肉瘤。CT肺动脉造影多提示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多呈膨胀性生长,PET-CT 有助于鉴别血栓或恶性肿瘤。
最常见导致外压性肺动脉狭窄的纵隔肿瘤为畸胎瘤和霍奇金淋巴瘤。CT肺动脉造影可提示特征性表现,PET-CT 亦可用于鉴别诊断。
作者指出,若肿瘤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D-二聚体升高,右心扩大,肺动脉压升高,但影像学未发现急性肺栓塞征象,需高度警惕这两种病的可能。
临床少见,侵袭静脉系统肿瘤多见,可同时合并肺肿瘤微栓塞和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
肿瘤患者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患者第二位死因。
纵隔肿瘤或肺内肿瘤对肺动脉压迫浸润:CT肺动脉造影可提示特征性表现
阜外医院熊长明、杜雪在本刊指出,肿瘤相关肺血管病往往涉及心血管、呼吸、肿瘤、放疗等多个学科,多学科密切合作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对溶栓和抗凝治疗反应不佳,文献报道针对肿瘤原发病的治疗并联合抗凝治疗后,肺动脉内转移瘤可缩小。
肿瘤放疗或化疗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易致肺动脉高压,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将这类肺动脉高压归属于第5类“未知原因/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
2016年ESC发布的《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建议,接受抗肿瘤治疗患者每 3~6 个月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分级和六分钟步行距离,检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早期发现右心负荷增加征象,必要时行右心导管检查。
目前肿瘤治疗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主要包括4 种类型:药物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闭塞病、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或缺氧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肺血栓栓塞症可作为肿瘤的首发症状,约 2.2%~12.0%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确诊前两年发生VTE。
这两种病预后极差,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中位生存期仅 5~9 日。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溶栓治疗不改善预后。
肺动脉内转移瘤栓塞:易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
4.肺动脉内转移瘤栓塞
肺小血管肿瘤栓塞包括肺肺肿瘤微栓塞和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在临床上罕见,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CT肺动脉造影不能发现栓塞征象,少有生前确诊病例报道,多为尸检发现。
2.肺肿瘤微栓塞
文件指出,一旦发现肺动脉高压,有必要推荐到有经验的肺动脉高压诊疗中心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3.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
总之,作者指出,针对每一个肿瘤患者应该预测或评估发生肿瘤相关肺血管病的风险,充分考虑肿瘤的自身特点和肿瘤治疗方案等因素,以期早发现、早干预。
天坛医院学者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急性心梗风险
一提幽门螺旋杆菌(HP),通常会想到胃部疾病,但实际上HP感染还会参与心梗的发生。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德昭、陈蕾蕾等通过对比合并或不合并HP感染的急性心梗患者发现,HP感染可能还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影响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而后者或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中有46.5%的人感染了HP,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山东学者研究称,通过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20~30岁最关键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TaoZhang等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提示,20~30岁期间是通过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时期。另外,年轻时体重增长越明显,未来出现高血压的风险越高。分析显示,平均随访5.5年期间,与20~40岁期间体重指数(BMI,单位阜外医院唐熠达等研究称,急性心梗伴甲减患者远期预后差
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急性心梗都很常见,甲亢和甲减哪个对心肌梗死影响更大?阜外医院唐熠达、陈静等研究显示,甲减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研究提示,对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筛查可能有助于改进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分级和治疗。Lancet:我国年龄标化心血管死亡已出现下降拐点
今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研究员等在《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1990-2013年中国的死因变化。研究显示,1990年我国年龄校正的心血管病死亡为389.3/10万人,2013年则为307.18,降幅达到21%。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应对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与我国高血压的防控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心血管病包含有多种疾病,不同疾病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坏胆固醇应该在0.8 mmol/L以下?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当前最为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手段,不过LDL-C可以降到多低,获益的下限又是多少?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同仁医院史旭波等通过梳理40年来关键科学证据推测,降低LDL-C获益的下限可能在10~30mg/dl(0.3~0.8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