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1

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死亡率和大出血发生率下降(聂绍平,韩雅玲等11万人分析)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2:37:010

他们指出,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血管内影像学指导冠脉介入治疗,有利于缩短抗血小板治疗疗程。另外,对于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肠道出血。

在此期间,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从34.1%降至了19.6%,抗凝药物的使用率从77.5%下降至了60.6%。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冠脉介入治疗以桡动脉路径为主,应用率达95.1%,血管入路策略与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下降关联不大。

另外,在中国很多医院,抗凝治疗,尤其低分子肝素,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默认治疗策略。但实际上,在冠脉介入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抗凝药物的使用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或心梗风险,反而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

作者强调,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总体出血风险偏高,因此需要更加持续、系统地采用有证据的治疗策略,推广新的治疗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改善其整体预后。

来源:Trends in Bleeding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China, 2015 to 2019: Insights From the CCC-ACS Project.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1, 8: 769165.

安贞医院聂绍平、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等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 急性冠脉综合征(CCC-ACS)的新研究表明,2015~2019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的出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这很大程度上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和抗凝药物的应用减少有关。

但在中国很多二级医院,这类药物几乎常规用于心梗患者冠脉介入手术期间或介入治疗后,这种治疗无强有力的证据,反而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CCC-ACS是一项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协作开展的项目,于2015~2019年从我国241家医院纳入113 5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63.4岁,27.1%为女士。

与此同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梗、支架血栓形成、缺血性中风在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稳步下降,从2.9%降至1.4%,主要是心原性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2%降至0.8%。全因死亡率也从2.3%降至了1.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将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合计评估时,发生率也是明显下降的。

研究显示,2015~2019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大出血发生率从6.3%降至4.7%(绝对值下降1.6%,相对下降25.4%,未校正OR=0.74)。

校正多个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与抗栓治疗的进步,与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下降有关。

作者指出,目前指南仅推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时用于TIMI血流较差或有新血栓形成等情况。

在该研究中,大出血定义为:颅内出血、腹膜后出血、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下降≥3 g/dl、因明显出血而输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出血、致死性出血。

2015~2019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各亚组患者住院期间大出血发生率(A)、有创治疗和抗栓治疗应用率(B)、大出血 vs.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C)、出血和缺血事件发生率(D)变化趋势

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仅抗栓治疗的变化能解释出血发生率的下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