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区域起搏(会改善三尖瓣反流,阜外樊晓寒等研究)
此外,57例术后三尖瓣反流改善患者,随访还出现了左心房前后径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的趋势。
术后 14 例患者进展为有临床意义三尖瓣反流,29 例术后出现新发三尖瓣反流。
这项共对331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研究,303例完成6个月左右的随访。
其中房颤或是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三尖瓣反流进展的影响因素。
左束支区域起搏是近年来创新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对三尖瓣功能有无影响?
其中三尖瓣反流进展定义为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的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进展至少一个等级;三尖瓣反流改善定义为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的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改善至少一个等级,中度或重度三尖瓣反流判断为有临床意义三尖瓣反流。
第三,左束支区域起搏是生理性起搏,通过起搏传导束夺获心室,从而获得心室同步收缩,理论上可以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和心房重构。这项研究中,术前存在三尖瓣反流患者术后改善,且随访时出现左心房和右心室明显缩小,或就因此。
术后随访期间,85.8%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无进展,41.6三尖瓣反流改善,14.2%三尖瓣反流进展。
研究分析的303例患者中,45.2%术前轻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102例为轻度,26例中度,9例重度。
一是左束支区域起搏应用的导线类型与既往导线不同,3830导线较既往心室起搏导线更细更软,这可能使得当前比既往研究三尖瓣反流进展比例较低。
作者分析,左束支区域起搏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三尖瓣反流:
近日,阜外医院樊晓寒、王倩等研究表明,左束支区域起搏可以改善部分患者术前三尖瓣反流,仅少数患者在左束支区域起搏后发生三尖瓣反流进展。
其次,起搏导线植入位置不同,左束支区域起搏导线植入在右心室间隔距离三尖瓣环较近的位置穿过间隔起搏左束支,这个位置在植入过程中就可以损伤三尖瓣膈瓣,可能穿透三尖瓣膈瓣拧入间隔,从而影响三尖瓣功能。
中国11万高血压患者心率现状调查:仅半数合并心衰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中国一项11余万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心率偏快现象较为常见,高血压患者静息平均心率为76.6次/min。β受体阻滞剂是改善交感神经、降低心率最有效的药物。而该研究显示,近七成高血压患者未用β受体阻滞剂。其中,单纯高血压及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分别为27.6%、65.7%和56.7%。“微信孤独症”被证实:刷微信2小时,孤独感增一倍
大家都对这个场面很熟悉:在聚集的饭桌上,大家是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本应该热闹非凡的聚会,也变得鸦雀无声。宁愿刷微博、微信,也不愿意对身边的人多说几句。由于对微信等社交媒体重度依赖,使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沉湎于虚拟世界,远离了社会,越来越孤独。杨进刚阜外2023-08-07 08:31:17
0000中国传统农民心血管不健康:近九成健康度为“差”
在中国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北方乡村生活的居民中,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者有多少?近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英贤等在1万余人中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近九成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者仅0.1%。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4:05:45
0000北京朝阳医院研究称: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短期强化他汀显著抑制血小板活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标准双重抗血小板,但部分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和对二磷酸腺苷(ADP)的高血小板反应性,发生缺血或血栓事件的风险较高。近期发表在我刊的一项研究提示,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早期给予短疗程的高剂量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可更显著地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澳烟酒政策降低5%癌症死亡
如果一个国家很好地管住吸烟、饮酒,会怎么样?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提供了部分回答说:很好,癌症死亡率明显降低。“我们的研究证实,1960~2013年澳大利亚实施的重要的烟酒公共管控政策与各种癌死亡率的降低是有关的。”研究者指出。研究者还认为,这种死亡率的变化是在过去20年中看到的,还不足以完全来评估烟酒政策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