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饮食模式效果不能持久(BMJ发表Meta分析,平衡膳食或许更好)
随着肥胖和心血管病的日益流行,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一些饮食模式广受推崇,包括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 4月1日,兰州大学学者联合加拿大、美国、瑞士、伊朗研究人员在BMJ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网络Meta分析提示,在时下流行的饮食模式中,大多数可在6个月内适度减轻体重,明显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降压作用尤其显著。 但是,这些饮食模式带来的减肥和降低心血管风险作用基本上在1年后就消失了。 该Meta分析一共覆盖121项随机对照研究、21942人,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33 kg/m2,平均体重为92.9 kg;约七成为女士,平均接受饮食干预26周,涉及14种流行饮食模式、3种对照饮食。 结果表明,在减轻体重以及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方面,与平素的饮食相比,低碳低脂饮食干预6个月的效果相似,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等高碳低脂饮食的效果则略微差一些。 在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低碳饮食(如Atkins饮食、Zone饮食)干预的效果不如低脂饮食(如Ornish饮食)和高碳低脂饮食(如DASH饮食、地中海饮食),但能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后两类饮食模式没有此作用。 在所有流行饮食模式中,减重和降压作用最明显的是两种低碳饮食模式:Atkins饮食(与平素饮食相比,干预6个月体重减轻5.5 k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5.1、2.3 mmHg)和Zone饮食(干预6个月体重减轻4.1 k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3.5、2.3 mmHg)。 干预6个月时,没有哪一种饮食模式可显著改善“好胆固醇”或C反应蛋白水平。
各种流行饮食模式干预6个月的减重、降压、降脂、抗炎效果 总体上,12个月时,所有指定饮食模式的减重作用均已消失;除地中海饮食仍可小幅显著降低“坏胆固醇”外,其他饮食模式干预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也基本消失了。 研究者指出,各种饮食模式之间的差别较小,提示人们可以从各种流行饮食模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式,而不要在意从中获益的大小。 近期发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欧美指南基本推荐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认为这两种饮食模式有助于预防或管理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综合考虑了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基本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是能够满足居民营养和健康需要的理想膳食模式。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指: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如可能,摄入12 种及以上食物。 来源:[1]Comparison of dietary macronutrient patterns of 14 popular named dietary programmes for weigh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reduction in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BMJ, 2020, 369: m696.[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美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心跳快,死亡风险高
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癌症患者心血管治疗进展会议上,美国Rush大学医学院的MohamadHemu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心动过速的癌症患者死亡的风险是心率正常者的3倍左右。全球迎来银发浪潮:2030年人类预期寿命将突破90岁,韩国女性命最长
近期发表于Lancet上的一项研究对35个工业化国家人口的预期寿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到2030年,35个国家的人均比以前更长寿,且男女差距缩小。研究者指出,这提示未来养老问题和老年医疗问题面临较大挑战。之前,日本女性最为长寿,但研究显示,在未来的2030年,韩国和法国将取而代之。韩国女性将是史上寿命最长者,超越90岁。2013年女性预期寿命最长的5个国家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5:32:080000心血管病患者如无房颤,没必要抗凝!近9万人Meta分析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抗凝治疗是预防中风的核心治疗。但对于无房颤的窦性心律心血管病患者来说,预防性抗凝是否有益尚不明确。7月5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囊括13项随机对照研究、近9万例心血管病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无房颤的心血管病患者尽管缺血性中风风险较高,但预防性抗凝治疗并无临床净获益,其大出血风险明显超过缺血性中风预防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3:56:260000Lancet:中国成全球首位精神疾病负担大国,接受治疗者不足6%
最近发表在Lancet和LancetPsychiatry的三篇论文显示,中国和印度承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精神疾病负担,受资源匮乏和偏见影响,数百万人没有得到治疗。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印度贡献了15%。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比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大。抑郁和焦虑等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占比最多。其它疾病包括药物使用障碍痴呆、癫痫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BNP水平升高须警惕房颤
B型利钠肽(BNP)主要由心脏分泌,其血浆浓度能反应心脏容量和压力负荷的变化,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心力衰竭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另有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