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债老还(瑞典研究称,青年变胖超十斤,老来中风危险增40)

近期发表在Stroke杂志的挪威奥斯陆缺血研究提示,健康人青年时期如果长胖,老年后中风和死亡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但中年时期增肥影响不大。 该研究也发现,以前体重正常的人如果青年时期变瘦,未来中风和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青年时期的体重变化对于长期中风风险的影响大于中年时期的体重变化。如该研究结果经进一步验证,那么年轻人需要特别注意防止长胖。 他们指出,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体重变化对未来中风和死亡风险影响存在差异,可能与该研究中年时期体重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其影响被中风和死亡的其他危险因素所掩盖了。 另外,该研究中定义的早期比中年时期要长,超重对纳入男士的影响时间因此也较长。 可能还有别的混淆因素影响。比如,青年时期体重增加的人更容易出现房颤,而中年时期体重增加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大。 该研究从5家公司纳入2014名40~59岁的男士,以其25岁起至纳入该研究时的体重变化作为早期(青年时期)体重变化,以纳入该研究至第7年期间的体重变化作为中年时期体重变化。 所有人都有青年时期体重变化数据,平均接受30.1年随访;但仅1403人有中年时期体重变化数据,平均接受24.6年随访。 研究者发现,在青年时期,与体重不增加或仅轻度增加(0~4.9 kg)者相比,体重增加5~9.9 kg、≥10 kg者以及体重减轻者随访期间中风的风险分别增加46%、39%、46%,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8%、14%、29%。 但在中年时期,体重变化对未来中风和死亡风险无明显影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青年时期(上图)和中年时期(下图)体重变化对未来中风风险的影响 纳入该研究时,所有男士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6 kg/m2,60%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BMI为18.5~24.9 kg/m2),超重(MBI为25~29.9 kg/m2)和肥胖(BMI≥30 kg/m2)比例分别为35.7%和3.8%,另有0.6%的人体重不足(BMI<18.5 kg/m2)。 青年时期,大约50%的人体重至少增加5 kg,11%的人体重减轻;中年时期,只有约13%的人体重增长≥5 kg,近40%的人体重减轻。 随访期间,15.7%的男士出现中风,58.6%的人死亡。 来源;Change in Body Weight and Long-Term Risk of Stroke and Death in Healthy Men. Stroke, Originally published 9 Apr 2020
Circulation研究称,成人先心病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增加
根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复杂程度较低的成人先心病患者比无先心病人群有更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这独立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纳入2006例复杂程度较低的先心病患者(先心病包括“孤立性主动脉瓣和“非复杂”缺陷)以及无先心病的成人497983名。随访长达22年。喝咖啡,防心衰!美三项研究分析
较少有研究探索与心衰风险相关的饮食习惯,以及改变这些饮食习惯可能带来的益处。2月9日,Circulation心衰子刊发表的一项针对弗明汉心脏研究、心血管健康研究、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的机器学习分析提示,多喝咖啡能预防心衰。研究者首先从弗明汉心脏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与心血管预后相关的饮食因素,包括红肉、全脂牛奶、鸡蛋、酒精、奶酪、咖啡,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如婚姻状态也与心血管预后有关。Chest杂志刊登我国90家医院超10万患者调查:肺栓塞10年增6倍,死亡率从8.5%降低到3.9%
在欧洲,每年因静脉血栓栓塞症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27:49
0000Science研究逐本溯源:甲状腺激素使心肌细胞无法再生
尽管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能幸存下来,但他们的心肌细胞不像其他细胞,其一旦受到损伤则就无法再生。根据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UC旧金山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哺乳动物的祖先,是它们丧失了再生心肌组织的能力,以换取体温的生理调节能力。中国50万人慢病研究给“为孩子操碎心”提供新注解:越多生育孩子,越易患心血管病
自古以来,中国家长就十分重视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尤其是现在的父母,不光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还常常陪同孩子上辅导班,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前途而奔波、焦虑。有句话说的好,“为孩子操碎了心”。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近期发表的一项分析则显示,生育的孩子数越多,父母的冠心病和卒中风险越高,为这句话提供了新的“证据”。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3:35:4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