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还与脂肪肝有关(开滦研究新分析)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彤教授、河北唐山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等利用同煤研究、开滦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经常打鼾的人,更容易出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瘦人尤其要注意。 分析表明,打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和发病率呈独立正相关关系。 校正体力活动、食盐摄入量、体重指数、代谢综合征等潜在混淆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不打鼾的人相比,每周至少打鼾3次的人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29%~72%。 在比较瘦(体重指数<24 kg/m2)的人中,打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更明显。 另外,在同煤研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中,经常打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关联更强;而在开滦研究血糖不高的人中,经常打鼾的人也更容易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 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显示,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按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分组的亚组人群中,打鼾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独立相关。 研究者认为,习惯性打鼾,即每周至少打鼾3次,可用来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尤其是瘦人。 总体上,偶尔打鼾(每周打鼾1~2次)与酒精性脂肪肝无关。但在45岁以下人群以及脑力劳动者中,偶尔打鼾的人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也增加。 打鼾不仅与脂肪肝有关,研究发现,打鼾还与心梗、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密切关联。 阜外医院赵连成等开展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中年人打鼾越频繁,声音越大,高甘油三酯血症风险越高。 阜外医院李卫等基于INTERHEART研究的一项分析提示,与睡觉不打鼾的人相比,每晚睡觉都打鼾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77%。每周至少打鼾3次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打鼾者的2.7倍,打鼾的男士和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 这项最新的研究从同煤研究中纳入2153人,平均年龄41.4岁,从开滦研究中纳入19 587人,平均年龄52.7岁。 同煤研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9.6%。在开滦研究的10年随访期间,4576人被新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为23.4%。 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与不打鼾的人相比,所有打鼾的人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 来源:[1]Self-reported snoring is associat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Scientific Reports, 9 June 2020[2] 夏艳杰,周龙,李莹,等. 打鼾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5-89.[3] Xie D, Li W, Wang Y, et al. Sleep duration, snoring habits and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population: results of the INTERHEART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014, 29;14:53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传统肥胖定义漏诊半数“过肥”者,腹围超过身高一半有危险
目前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往往根据是体质指数(BMI),即身高除以体重的平方。一般认为,如果体质指数在25~29.9之间是超重(中国是24~27.9),如果体质指数超过30(中国超过28),就定义为肥胖。但FrontiersinPublicHealth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体质指数标准划分,约半数“过肥(overfat)”者被漏掉了。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2:20:48
0000中国专家共识: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筛查大血管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约有75%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及早发现大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病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预防靶器官损害及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增加心肌细胞死亡
“我们进行的实验发现,许多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时间应用均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而让人担忧的是,这类消炎镇痛药在人群中应用广泛,甚至一部分人还经常服用、滥用。”近期美国加州大学研究者在掀开非甾体类抗炎药“伤心”面纱之后如是说。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直以来是抗炎止痛的良药,比如布洛芬、萘普生等都是其中常用药物。凡事都有两面性,近十多年来,有很多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心脏病以及脑卒中发生风险。关于中风,老百姓必须知道的5件事
五月,是美国的中风预防月。“中风可防可治。防治中风,最好办法就是预防。事实上,有80%的中风可以预防。另外,一发现中风迹象,就应立即打急救电话。”美国脑卒中协会咨询委员会主席在宣传中风预防月中指出。美国脑卒中协会(ASA)建议,老百姓应该知道以下5件事:1.任何人都会发生中风,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风虽在老年人中多见,但任何人,包括少年儿童都可能发生中风。中国饮食质量改善幅度全球第四!Nature子刊研究
病从口入,不健康饮食导致了全球26%的“可预防死亡”。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2017年,我国约263万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较2007年增长了38%。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