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瓣膜耐久性如何(浙大二院王建安等综述)
2018 年有研究应用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提出的标准发现,378 例 TAVR 患者术后8年结构性瓣膜退化发生率为 3.2%。
第 3 阶段是人工瓣膜重度狭窄或反流。
比如,2013年相关研究显示:第一代SAPIEN 瓣膜的患者术后 5 年血流动力学仍然稳定,仅有3 例患者(3.4%)需要再次干预(即结构性瓣膜退化第 3 阶段)。
心脏主动脉瓣不好了,多会考虑换个瓣,现在介入都用生物瓣,外科换瓣生物瓣的使用也超过了机械瓣。
生物瓣之所以比机械瓣受青睐,是因为具有较低的血栓形成率且不需要强制性的长期抗凝。但是生物瓣也有短板,即易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长期耐受性受限。
第 0 阶段指瓣膜植入后无新出现的显著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不伴有瓣叶形态的异常;
2019年法国研究纳入了1403 例,其中83.7%使用球扩式瓣膜。患者术后 7 年生存率为 18.6%,有 49 例患者出现结构性瓣膜退化,中度和重度结构性瓣膜退化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 7.0% 和 4.2%。
第 2 阶段指瓣叶出现形态异常且同时具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2020 年发表的CHOICE 研究,纳入了 241 例高危患者,其结果显示 6例球扩式瓣膜患者(6.6%)出现了中度和重度 SVD,而自膨式瓣膜患者则未发现中度和重度 SVD。
目前,经导管生物瓣长期耐久性报道相对较少,中期耐久性结果尚令人鼓舞,但 10 年及以上的长期耐久性仍然未知。
不过王建安等指出,在 TAVR 适应证向更低风险与更低年龄人群拓展的趋势下,也需要更多能证实经导管瓣膜长期耐久性的研究结果发表。
使用外科新一代生物瓣后,术后 10 年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发生率为 2%~10%,术后15年为10%~20%,而术后20年为40%左右。
2018年,Dvir等提出生物瓣的结构性瓣膜退化应被视为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并将此分为4个阶段:
以“因瓣膜衰败而再次行手术治疗 ”定义,外科生物瓣耐久性相关研究表明,结构性瓣膜退化通常在术后 5~7 年开始出现。
第 1 阶段仅有早期瓣叶形态改变而无后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015年一项使用 CoreValve 瓣膜的5 年随访结果表明,353 例患者中有 10 例患者(2.8%)需要再次干预治疗。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曾咏等指出,对于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准备换瓣时,除了要考虑外科还是介入等手术风险,还需考虑瓣膜耐久性。
海拔超1500米,右心开始增大!阜外医院研究
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心脏结构和大小一样吗?近日,阜外医院王浩、孟庆龙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单广良等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同一海拔的人其心脏结构满足常规变化规律,但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心脏结构与大小还是有所差异。研究者强调,在北方地区中高、高海拔地区,就可能需要开始考虑海拔因素对心脏结构的影响。JACC子刊研究称,半数心梗患者一年后左室重构,心衰风险增加
JACC子刊发表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普及和药物治疗不断优化的当今,近一半的STEMI患者在心梗后1年出现左心室重构。左室重构对长期生存率无影响,但会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率。研究者指出,STEMI后的左室重构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目前的很多相关的重要研究大多是在溶栓治疗的时代进行的,而在目前的PCI和最佳药物治疗的时代,对左室重构的长期预后影响还尚缺乏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9-01 16:06:10
0000无锡市人民医院学者称,心衰早期可发生甲状腺功能降低
心脏与甲状腺关系密切,甲状腺激素异常可导致心功能异常,而心功能受损也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严洁、高嵩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已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而且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随着心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而改变。他们认为,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对于年轻人,当前慢性肾脏病定义不合适!BMJ研究
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是基于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有年龄组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情况来确定的,包括有白蛋白尿或至少90天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5:46:57
0000白天总打盹,提示高血压和卒中风险高!Hypertension湘雅医院研究
湘雅医院学者在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天打盹与高血压和卒中的高风险相关。研究纳入约36万名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约11年。参与者根据打盹频率分为:“从不/很少”、“有时”或“经常”。研究发现,与从不打盹或有时打盹的人相比,经常打盹的人中男性比例较高,学历低和收入低,并且多为吸烟、每天喝酒、失眠、打鼾和熬夜晚睡。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5:00:5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