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PCSK9(抑制剂崭露头角)
二来,口服制剂的代谢、排泄、药物相互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结果显示,10 mg和20 mg剂量的MK-0616耐受性较好,且无死亡或严重不良事件。
近日,一种新型口服PCSK9 抑制剂MK-0616的I期结果令人欣喜:在应用他汀基础上,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且还无严重不良事件。
在I期第二阶段试验中,研究者对纳入的40例平均年龄57.7岁的患者给予了两周的治疗,其中9例服用安慰剂。患者均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服用一次MK-0616。
目前上市的PCSK9 抑制剂,如 alirocumab、依洛尤单抗,均为皮下注射制剂。
首项试验共纳入60位18~50岁(平均38岁)的男性,观察了10mg ~300 mg间5种不同剂量MK-0616的疗效,每日服用一次(与促进胃肠道吸收的药物一起服用),服用7天;其中23例作为安慰剂对照。
此外,比起注射还是口服,还有一个更大的障碍就是成本。价格适中,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虽然这种新型口服PCSK9抑制剂带来了希望,但前面的路还是较长的。
一则药物疗效还需验证,除了人群样本外,还需在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群体中验证。
口服要比打针方便得多,口服PCSK9 抑制剂来了。
研究显示,5种不同剂量均可有效降低血游离PCSK9水平,而且无死亡或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较轻,包括腹部不适、腹泻、消化不良、头痛和斑丘疹。
来源:Shelley Wood. Early dosing and safety data point to minimal side effects and strong LDL effects,but the road ahead is long and cost will be key. TMD. NOVEMBER 15, 202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似乎会减少药物吸收。
而且14天后,服用MK-0616的患者血游离PCSK9水平降低了90%以上,LDL-C水平降低了65%。
研究者认为,这种新型口服PCSK9 抑制剂克服部分治疗障碍,有望成为更为高效的降低胆固醇药物,以让更多患者尽早尽快接受治疗。
AHA建议:不饱和脂肪酸堪比他汀,可减少30%心血管病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主席建议(PRESIDENTIALADVISORY)指出,将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替换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可降低30%的心血管病,对心脏病的预防作用堪比他汀类药物。举个例子,用鳄梨替代牛排,用菜籽油替代黄油,有利于维护心脏健康。如果将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换成不饱和脂肪酸,心血管病风险将会降低约30%,效果与他汀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0 09:43:22
0000美学者提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5条建议:>70岁者,若无心脑血管病,不建议吃阿司匹林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冠心病、做过支架、得过心梗、脑梗死或下肢动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但对于一级预防,也就是没有心血管的人该不该吃阿司匹林,一直有争议。近期,《内科学年鉴》一篇文章给出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五条建议。作者指出,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病的人,阿司匹林的利弊仍很难平衡,主要是增加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医生应该考虑新的证据,比如ASPREE研究和ASEND研究。【肿瘤心脏病学】JACC研究称,癌症确诊半年内心梗风险加倍
近期,JACC上发表的一项纳入27万受试者的美国人群研究发现,在确诊癌症的6个月内,癌症患者存在动脉血栓栓塞高风险,尤其是肺癌患者,其动脉血栓栓塞风险最高。本研究中,癌症患者中在确诊的6个月内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4.7%,显著高于非癌症患者(2.2%)。肺癌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风险最高。确诊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8.3%,显著高于非癌症患者(2.4%)。徐州医学院二附院学者:冠脉慢血流机制有新解
自1972年首次提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这一现象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现象。近期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武维恒、王静等研究发现,红细胞变形或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理生理过程。该研究发现,慢血流组回旋支动脉远端分支数显著高于无慢血流组,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等显著低于无慢血流组。校正相关因素后,MCV与CSF独立相关,但相关性并不密切。任何饮酒量,都增心血管风险!多项研究证实
此前有一些研究认为,少量或适量饮酒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但近期世界心脏联盟发表声明指出,有非常清楚的证据证实,任何饮酒都对健康不利,饮酒没有“安全量”。一项纳入35万多名中老年人的英国研究也发现,少量喝酒有益健康是谎言,每周饮酒量即使低于英国所推荐的14个单位,依然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