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发力(可大幅改善高血压控制,AHA年会孙英贤等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18个月时,干预组的收缩压较基线时下降26.3 mmHg,达到了平均130.3 mmHg,而对照组的收缩压平均下降11.8 mmHg,在18个月时达到了平均143.6 mmHg。
研究者指出,乡村医生接受有效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培训,加上负担得起的抗高血压药物和患者的血压自我监测,这是低收入环境中有效控制血压的重要模式。
参与研究的乡村医生接受了高血压防治标准方案的培训,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开处方和调整抗高血压药物,并得到高血压专家和全科医师的技术支持和监督。

“这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中国农村和其他资源不足地区推广,可用于全球高血压控制,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
[2] Village Health Workers Successfully Treat Hypertension in Rural China. November 13, 2021. Medscape.
来源:
按时服药率也由82.64%提高到98.43%。低盐饮食率由67.74%提高到99.84%。
此外,77%的干预组参与者的血压低于140/90 mmHg,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为45%。
干预组患者还配备了家用血压计,并定期家庭血压监测、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健康指导。
[1]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of a Village Doctor-Led Intervention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China Rural Hypertension Control Project (abstractsonline.com) 【项目幻灯下载】
[3] 李志芳,段培芬,刘新太, 等. 农村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规范化管理效果的评价.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792-796.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8.08.012
这项研究纳入来自中国3个省份的326个村庄的33,995例高血压患者。163个村庄被随机分配到乡村医生主导的干预组,163个村庄被分配到对照组。
结果显示,干预组中,57%的患者在18个月后血压<130/80 mmHg,而在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仅为20%。
2021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所医院孙英贤等发布的一项纳入近3.4万例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当地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防控模式,可使超过半数农村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130/80 mmHg)。
血压控制率由首诊的33.64%提高到第6次随访时的80.53%。吸烟率从首诊66.05%降至第15 次随访的52.04%。

2019年,“中国农村健康行动”研究也同样发现,依托乡村医生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帮助高危患者血压达标及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研究者正在继续随访受试者的临床心血管结果,如果这个模式扩大到整个中国农村地区,他们预计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将大幅下降。
完美介入但临床效果不完美?阜外专家提示有五种意想不到的病
有时候是不是有些冠心病患者很奇怪?明明已经置入支架的手术过程已近完美,但临床效果却并不好,这里要注意了,可能患者有非动脉粥样硬化原因的冠心病。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吴元、高国峰等学者在本刊就此对少见的非感染性冠状动脉炎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家量血压比在医院靠谱!美研究
在家测血压不准确,还得去医院?事实可能不是这样。近日一项美国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家量血压,可能比去医院量得更准。研究者指出,血压是波动的,去医院测一两次血压,不能反映平均血压。在家量血压,可以在不同时间,多测几次计算平均值。有糖尿病的人预防心血管病“一招鲜”:适当多吃坚果
怎样让糖尿病患者尽量远离心血管疾病?近期一项研究提示,每天来点坚果吧,尤其是树坚果。研究发现,与每个月少吃或不吃坚果(不到一份量28g)的人相比,每周吃5份,会降低17%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20%的冠心病风险,34%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31%的全因死亡风险。怎么吃饭,能不能同房,是否可旅游…,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心衰自我管理指南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发布心衰自我管理指南,这是一份非常“贴心”的文件,旨在为医护人员就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出了实用的建议。文件指出,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在长期管理中非常重要,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较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相关。而医护人员在其中的沟通和指导非常重要。老年冠心病营养不良,提示预后差!广东省医研究
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一项研究发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并且营养不良可以预测全因死亡率。该研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生存分析显示,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较高。轻度、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0%、32%和76%。在校正临床变量、冠脉血运重建和治疗后,营养不良仍与全因死亡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