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前(阻滞剂能否作为质控标准,阜外研究提出质疑)
指南建议,对于接受冠脉搭桥的患者,术前应使用β阻滞剂。但近期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
除脑卒中外(非β阻滞剂组为0.7%,β阻滞剂组为0.3%),术前β阻滞剂对其他术后临床终点的发生率几乎没有影响。
倾向匹配后同样发现,两组的手术死亡率相似,β阻滞剂组为3.7%和,没有使用β阻滞剂的患者为3.0%。
在2012~2017年期间94个中心接受单纯搭桥术的6116例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中,有61.7%术前应用β阻滞剂。
来源:Tang H, Chen K, Hou J, Huang X, Liu S, Hu S. Preoperative beta-blocker in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patients: need a more granular quality metric.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1, 21(1):552.
近日,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等中国心衰外科注册研究也发现,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搭桥前应β阻滞剂,只降低术后卒中的发生率,但未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者还分析了不同亚组中β阻滞剂的使用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得出的结果相似。
作者指出,术前使用β阻滞剂能否作为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尚需进一步研究。
两组间手术死亡率无差异(非β阻滞剂组为3.7%,β阻滞剂组为3.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术前接受β阻滞剂的患者卒中发生率较低,为0.3%,没有使用β阻滞剂为0.7%相比。其他临床终点未发现显著差异。
0000
相关推荐
心梗出院后2周,是再梗“高危”期!JAHA杂志研究
美国一项研究提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大多数心梗复发(再梗)发生在出院后2周内,出院后前2天复发的风险最高。研究发现,冠脉支架相关事件是再梗的主要原因。研究分析了6626例急性心梗患者,在出院后90天内,168例患者再梗。患者平均年龄(65.1±13.1)岁,37%为女性。研究发现,与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相比,药物治疗患者在90天内再梗的风险较高。因地制宜,各取所需!国际高血压学会新版高血压指南
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正式发布了2020版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ISH2020新指南旨在“改善血压升高带来的全球负担”,其中尤为关注低收入国家的高血压管理。考虑到不同国家资源不同,新指南推出了“基本标准”和“最佳标准”两种管理标准,基本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比如降压目标,基本标准建议最好低于140/90mmHg,最低降低20/10mmHg,。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1:57:02
0000新疆医大一附院学者称,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介入后出血风险
对于心脏介入医生而言,都希望每一位心梗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能够恢复到最佳健康状态,不过有时候治疗效果就会在幽门螺杆菌上打个折扣。近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定、刘静等进行的研究就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者介入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而积极抗菌治疗有助于降低出血。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4:11:17
0000年轻女性心梗,远期死亡风险高!美国研究
曾有这样的新闻见诸于网络报端:“武汉42岁女子因儿子不好好写作业,突发心梗险丢命”,“35岁女子突发急性心梗离世,导火线或跟婆婆有关”……这些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发生心梗时较年轻。而近日一项美国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50岁心梗女性远期死亡风险要比男士高。研究显示,男女心梗患者在院内或平均随访11.2年期间心原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血管死亡男女相似(4.4%vs5.3%)。有房扑,要警惕无症状冠心病!德国研究
德国学者发表研究称,典型的房扑是无症状冠心病的表现。研究者建议,健康人如存在典型的房扑,应警惕无症状冠心病,特别是CHA2DS2-VASc评分有预测价值。研究分析了189例因典型房扑而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将房扑患者与1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比较,这些患者没有已知的结构性心脏病,在同一时期接受了消融治疗,并进行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