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指标(也能预测房颤左心耳血栓,河北学者研究)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左心耳血栓是中风风险增加的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指出,炎症反应与房颤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在房颤患者中,炎症不仅能导致内皮损伤、功能障碍,而且全身炎症的异常改变与房颤的高凝状态有关,提示炎症可推动房颤血栓前状态的形成。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等发现,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NLR)或可用来评估非瓣膜性房颤(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血栓状态;当NLR=2.22 时,房颤患者可能存在左心耳血栓状态,包括左心耳血栓、左心房自发回声显影、左心耳泥沙样改变。
来源:何长健,张艳,马建帅,等. 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相关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891-896.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9.011【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可阅读原文】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631)、左心房内径(OR=1.159)、心衰病史(OR=1.979)是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拟行导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治疗的 494 例房颤患者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62例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状态。
ROC 曲线分析显示,NLR 预测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 AUC 为 0.629;当NLR=2.22 时,患者可能存在左心耳血栓状态(敏感度为 53.2%,特异度为 69.0%)。

目前仍缺乏确切的无创工具来预测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NLR 是一种简单且可重复性高的炎症指标,根据患者急诊或住院期间的血常规化验即可获得。因此,添加NLR 等生物标志物到预测模型中,或许可以提高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预测能力,及早发现左心耳血栓状态患者,尽早启动抗凝治疗,从而使房颤患者受益。
NLR 通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较反映了全身的炎症状况。该研究发现,NLR是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机体的炎症状态可能与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无左心耳血栓状态的患者相比,处于左心耳血栓状态的患者年龄较大,心衰患者比例、CHA2SD2-VASc 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白细胞计数、NLR均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
武阳丰CPACS-3 研究最新数据:我国二级医院女性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是男性的2.4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阳丰、马宁波等发表的CPACS-3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二级医院中女性患者住院死亡率是男性的2.4倍。研究纳入的5525例STEMI住院患者中,女性患者不足三成,但女性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13.2%vs5.9%)。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年龄高低、是否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均显著存在,在不具备任何疾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女性死亡率仍大于男性。Circulation杂志文章观点:不考虑年龄诊治高血压“荒谬”,最佳成人血压水平应该这么算
随年龄升高,血压升高。过去的教科书认为,血压升高是代偿机制。这一观点已经被摒弃,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如果把血压像年轻人一样来处理,风险无疑也会增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最近一期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FranzH.Messerli等关于年龄、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观点。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7:36:41
0000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ICU患者75%~100%有胃黏膜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发病后1~3天内75%~100%出现胃粘膜损伤,应激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平均为8%,并发穿孔的发生率约为1%,而且一旦发生出血、穿孔,病死率将明显升高。2015年发布的《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相关要点如下: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多集中在原发疾病发生的3~5天内,少数可发生在2周左右。而且原发病越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越高,病情也越加凶险。糖尿病患者体重波动大,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高
我们知道,一些生理指标的波动意味着危险,比如高血压变异性高则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危险高,心率变异性高也不好,还有血脂的高变异性也是一个危险因素。近期,在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2018会议上发布的研究分析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体重波动大与较高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且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