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能帮助冠脉形成侧支,北京朝阳医院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维生素 D 还可通过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在一氧化氮调节内皮再生中起关键作用,还可以通过一氧化氮依赖机制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通过调节细胞凋亡与自噬相互作用而阻止内皮细胞死亡。
而脂蛋白(a)和年龄均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发现,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相比,不良者的25(OH)D3水平较低。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至少有一个主要冠状动脉有慢性闭塞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171 例。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发展程度,有81例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90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
血清维生素D由25(OH)D3评估,其中25(OH)D3水平采用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还有研究表明,在健康受试者和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症状性冠心病的发展有关。
研究者介绍说,维生素 D 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对心血管系统进行影响,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凝血,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好,可限制心肌梗死面积,维持心肌存活,改善心功能。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好,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于血清 25(OH)D3水平参与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但相关的研究提示维生素 D 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进而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此外,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脂蛋白(a)水平较高,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率均较低。
而且随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的增加,25(OH)D3水平显著升高。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孙昊、陈牧雷等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冠心病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血清维生素D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来源:孙昊,卢长林,郭宗生,等. 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3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863-867.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9.006.【长按或扫描可见原文】
经倾向评分配比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5(OH)D3、HDL-C仍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年龄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进一步分析显示,25(OH)D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均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密切相关,是独立预测因子。
睡好觉,或可防七成心血管事件!ESC法国研究
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而据ESC2022大会上发布的一项法国研究估计,如果所有人能达到最佳睡眠,每年可以避免72%的冠心病与脑卒中事件。研究显示,在考虑了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胆固醇水平、糖尿病及心脏病、脑卒中或家族史后,睡眠每好一点(睡眠评分每上升1分),冠心病与脑卒中的风险就会降低22%。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6:55:25
0000使用固体燃料取暖,脑卒中风险增加!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团研究
近日,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与清洁燃料使用者相比,使用固体燃料取暖的居民,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了55%,脑卒中风险增加了44%。与清洁燃料用户相比,固体燃料取暖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多居住于农村和西部地区。固体燃料取暖者室内通风时间和频率略低。在使用固体燃料和清洁燃料的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7.9%和10.8%。BMJ研究称,用高敏肌钙蛋白诊断心梗可能会误诊,升高者仅10%为急性心梗
近日发表在BMJ上的一项来自英国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提示,临床上常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血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可能会导致误诊。在2万份就诊患者的血样(包括任何原因采血检查)中,研究者发现,每20份血样中,就有1份血样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结果高于临床建议的正常值上限。辅酶Q10,能降血糖!?深圳学者柳叶刀子刊Meta分析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研究人员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系统综述和剂量反应Meta分析表明,补充辅酶Q10有助于控制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每天补充100~200mg获益最大。作者认为,该研究结果可为血糖异常患者饮食指南中推荐日常补充辅酶Q10提供基础。该研究纳入40项关于辅酶Q10的随机对照研究,共2424人。杨进刚阜外2023-09-29 09:51:14
0000诊断卵圆孔未闭有金标准!中国共识
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0:25: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