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手术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高龄
血小板升高
表 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总的来说,169项研究53万例手术中,报告了术后心肌损伤发病率为18%,且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科学声明,指出非心脏术后心肌损伤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诊断。
急诊手术
声明指出,术后心肌损伤患者出院后需要密切随访。对于这类患者,同样需要戒烟,优化危险因素管理,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健康生活方式。
科学声明指出,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定义是,术后30天(通常在72小时)内,排除其他非缺血原因的cTn升高,有或无缺血症状或心电图异常。
运动后心率恢复受损
利钠肽升高
STOP-Bang风险评分高
此外,急性肺栓塞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也是常见心肌损伤原因。
心衰
外科手术类型
Duke 活动状态指数得分
声明指出,术后心肌损伤很常见。
未经治疗的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有研究发现,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经常升高,然而因为胸痛和呼吸急促少见,肌钙蛋白升高常被忽略。
男性
声明强调,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在术后48至72小时内监测cTn。
糖尿病
血糖升高
但即使无症状,肌钙蛋白升高也与死亡和主要血管并发症有关。
在 VISION研究中,心肌损伤发生率最高的是血管手术(19%)、骨科手术(12%)、胸科手术(9%)和普通手术(9%)。
术后心肌损伤多与缺血有关,如供需不匹配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疾病
许多因素可导致术后cTn升高,麻醉和手术创伤可导致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激增。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导致心肌氧供需的失衡,从而导致心肌损伤。
声明指出,术前心血管风险评估可确定高风险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高血压
外周动脉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4
慢性肾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
术后心肌损伤也可能由斑块破裂引起,伴有或不伴有血栓形成,导致1型心肌梗死或损伤,或在没有不稳定斑块的情况下冠脉灌注和心肌氧需求不平衡,导致2型心肌梗死或损伤。
来源:Ruetzler K,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1 Oct 4:
其他几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与术后心肌损伤有关。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贫血、肾功能衰竭、脓毒症等。一般来说,脓毒症患者不应诊断为术后心肌损伤。
2014年,有学者提出了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是一种疾病。
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风险要增加2~3倍。血管手术(尤其是开放式主动脉或腹股沟下手术)和腹腔外科手术的心肌损伤风险也增加。
脑血管病
心脏风险指数评分高
北医三院学者综述称,STEMI患者亚低温治疗有争议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了,但是再灌注过程本身也会导致心肌损伤,那么有无办法减少这种损伤,给予低温治疗如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青变、尚文等就此在本刊展开了阐述。阜外学者构建中国心衰患者搭桥死亡风险模型:仅纳入7个指标,适合临床推广
目前,国内外主要心脏手术风险评分模型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的风险评估针对性不强。阜外医院侯剑峰等研究发现,EuroSCORE、EuroSCOREⅡ以及针对中国人群的SinoSCORE不能准确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行CABG的院内死亡率,会明显高估死亡率。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6:07
0000仅三成心血管病患者服用他汀或抗血小板药进行二级预防!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China PEACE百万人群项目最新分析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做好了,有助于降低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当前中国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情况如何?近日,ChinaPEACE百万人群项目最新分析显示,中国目前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虽较之前明显改善,但并不理想,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有7倍。研究者指出,应对目标人群开展延续性的、量体裁衣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这种状况。AHA/ACC发布声明:青少年能否参加竞技性运动除外14种情况
近期AHA/ACC联合发布的一项科学声明指出:伴有长QT综合征的患者,以及一部分经过医生进行过评估的植入起搏器或ICD的患者,可以参与一些有教练指导的竞技比赛。之前一直认为长QT综合征患者猝死风险较高,这种高危的运动并不适合参加,但近期研究表明,这部分患者猝死风险要低得多。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1:31:14
0000预防糖尿病:维生素D完败,维生素B胜出
近期公布的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D2d)研究提示,对于不缺乏维生素D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与安慰剂相比,补充维生素D3并不能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与维生素D不同的是,维生素B却有助于糖尿病预防。在另一项几乎同时公布的研究中,维生素B2、B6、B12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