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更新,Hypertension阜外医院宋雷,张宇清,邹玉宝团队多中心研究)
研究者分析,父母高血压病史的影响存在遗传效应。此外环境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父母的高血压病史是青少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018年至2019年,研究者在全国6个中心随机纳入了42 025名12至17岁的青少年。49.6%为男性,城市居民占62.6%。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18.5 mmHg和67.7 mmHg。平均腰围为 74.6 cm。有15.0%为超重,11.5%为肥胖。
该研究中,依据2017年美国儿科协会高血压指南标准,一次血压测量的高血压的标准化患病率为18.6%;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一次血压测量的高血压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24.5%。而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2015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患病率为20.5%。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推荐,青少年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血压参考值曲线的年龄、性别、身高特定的第95个百分位。
肥胖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血压,包括胰岛素抵抗和瘦素分泌,瘦素还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在肥胖诱导的青少年高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强调减肥是控制青少年血压水平的重要干预措施。
研究者首先在所有患者中通过一次血压测量,初步评估青少年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而在2个中心的16220人中进行3次血压测量以确诊高血压。研究使用美国和中国指南定义高血压,并使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按性别和年龄标准化。
以往研究已发现,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国青年及青少年的高血压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该研究使用自动血压测量装置同时记录休息状态下的血压和心率。该研究发现,心率快是独立于肥胖的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依据2017年美国儿科协会高血压指南标准,标准化患病率为5.9%。男性、父母有高血压、心率加快、腰围大和超重/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此外,使用不同指南的患病率差异,研究者认为,可能归因于身高分布的差异。美国指南中相同身高百分比的受试者比中国指南中的受试者高,导致美国指南中相同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比的受试者的高血压临界值高于中国指南中的受试者。
研究者指出,先前的研究报告了较大样本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高血压患病率,但没有多次测量血压以确诊高血压诊断。然而,美国和中国指南都建议3次重复血压测量来诊断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来源:
研究者发现,一次血压测量会导致对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严重高估。既往流行病学研究中往往报道单次血压测量后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该研究中最终报道的三次血压测量阳性的患病率。
近日,阜外医院宋雷、张宇清、邹玉宝团队发表的一项最大规模的多中心人群研究调查显示,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基于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我国12至17岁青少年高血压的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为8.8%。
[1]Liu K, Li C, Gong H,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in Adolescents Aged 12 to 17 Years: A School-Based Study in China. Hypertension. Epub ahead of print.
2017年美国儿科协会(AAP)临床实践指南用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高血压的筛查和管理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血压参考值曲线的年龄-性别-身高特定第95百分位。此外,对于13岁青少年,可以用≥130/80 mmHg定义高血压,以更方便临床实际工作。
该研究通过基于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血压确诊高血压,为青少年高血压负担提供了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证据。
研究者分析,尽管心率快和肥胖都反映了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但其潜在机制是肥胖过度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快和高血压,心率快只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结果。因此,心率快不是肥胖的替代指标,而是反映肥胖和高血压的指标。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统筹、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河北省保定第四中心医院、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和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参与,分别在全国6个省份、共123所学校,对42025名12~17岁的中学生进行了高血压筛查,以评估较为准确的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同时该研究也分析了青少年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Science杂志:一夜不睡,人会变傻
一提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都觉得好遥远,殊不知这种病已经悄悄走近。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国人第5位死因,死亡人数较2005年增长了57.8%。得阿尔茨海默病固然有很多原因,而近日《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显示,一夜睡不足,就会离阿尔茨海默病近一步。毕竟,全国睡眠不足的人太多,尤其在节假日中。冠心病合并低氯,全因死亡风险倍增!广东省医研究
以往有研究提示低氯血症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因子。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最近发表研究显示,低氯血症在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并且冠心病患者入院时氯化物水平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呈负相关。研究者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4902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数据。没有冠脉钙化,也不能排除冠心病!JAMA子刊丹麦研究
近年来,冠脉钙化评分被建议用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并指导心血管病预防。冠脉钙化评分最理想的正常值为0分,评分越高提示心血管风险越高。但是,没有冠脉钙化,能排除阻塞性冠心病吗?10月27日,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的一项丹麦研究提示,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用冠脉钙化评分0分来排除阻塞性冠心病,价值很小。中国方案筛查新生儿先心病仅需3分钟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报告,他们完成了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样本量最大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全国20家医院,历时3年多,筛查了129523名新生儿,首次在发展中国家证明了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