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可预测支架内血栓风险(袁晋青,赵雪燕团队ESC,2021研究)
2年随访期间,共发生7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根据学术研究联盟定义,包括确定的、很有可能的、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
这项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提示,D-二聚体还可独立预测冠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 研究者认为,未来有可能会使用 D-二聚体来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后的个体化抗栓治疗。


以D-二聚体中位数水平(0.28 μg/ml)) 为界值分组,总人群(左)、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右)的支架血栓形成Kaplan-Meier 曲线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在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ESC)大会上,阜外医院袁晋青/赵雪燕研究团队公布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作为潜在的新型血栓生物标志物,D-二聚体可用来预测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尤其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来源:Zhao X, Li J, Li J, et al. D-dimer as a potential novel thrombus biomarker for predict stent thrombosis in patients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SC Congress 2021.
多变量Cox分析显示,与D-二聚体水平低(<0.28 μg/ml)的患者相比,总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高(≥0.28 μg/ml)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1.25倍和1.13倍。但D-二聚体水平高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并未显著升高(HR=2.56,95% CI:0.92–7.1,P=0.072)。
支架内血栓形成组的平均D-二聚体水平(0.33 μg/m)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形成组(0.28 μg/ml)。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根据D-二聚体水平的中位数(0.28 μg/ml)为划分界值,不论是在总人群,还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较高的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风险均较高(图 1)。
该研究纳入10 724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排除2 159例D-聚体数据缺失或失访的患者后,最终 8 565例患者被纳入分析。
研究者指出,目前尽管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药物治疗也越来越规范,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血管事件,血栓残余风险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但目前尚缺乏用于评估血栓形成残留风险的生物标志物。袁晋青/赵雪燕研究团队已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D二聚体与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死亡风险相关。
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双提升!2022 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概述
近期,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2022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概述,分析了2021年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不包括军队医院)的心血管病相关住院患者的情况。数据主要来源(1)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的2042家三级医院和3309家二级医院约1959万例患者。(2)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中1261家三级医院和668家二级医院约46万例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1:00:55
0000安贞医院赵冬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撰文,称北京急性心梗住院率5年增50%,年轻人增加最明显,总费用增加56.8%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撰文指出,2007-2012年北京地区急性心梗住院率大幅上升,并从以STEMI为主开始向以NSTEMI为主转变,正如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所发生的情况一样。杨进刚阜外2023-08-05 08:35:40
0002保卫心脏的十种简单方法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脏选择,绿色美好人生”。世界心脏日的目的在于,为心脏病患者及公众提供学习心脏健康知识的机会,了解可控制的心脏病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以降低人们的心脏病风险。实际上,80%的早发心脏病及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阜外医院周洲团队Cell子刊发文:提出心脏流出道血管平滑肌细胞发育新模式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团队在CellReports发表的最新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心脏流出道发育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研究者就此提出了大动脉基部平滑肌汇聚发育(convergentdevelopment)的概念。其中,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刘宣雨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新乡医学院王计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4:46:15
0000一个小窍门,可让心脏超声测肺动脉压更准!重庆医大研究
一说肺动脉高压,通常都会想起诊断金标准右心漂浮导管,用超声心动图来诊断,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有点“水”,不过超声心动图真的就“扶不上墙”?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游小钧、董倩等对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测量方法“动了动手”,结果显示,校正后超声心动图法测量肺动脉压力是个好办法,与右心漂浮导管法的测量值接近,较有临床价值。据悉,通常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力是通过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瓣反流的多普勒测算的:杨进刚阜外2023-09-05 17:10: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