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全球健康(心血管医生有能力,有责任,Heart杂志述评)
作者指出,从历史上看,教育水平提高,社会财富增加,与之相应的是整体健康水平改善。
但实际上,日子好过了,也带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吸烟和久坐等,这会抵消人们从“富裕生活”中获得的益处,尤其是穷人和农民。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联合会(WHF)等全球卫生政策组织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心脏病学会都倡导从全球角度看待心血管疾病管理。
目前,我们必须倡导全球心血管健康,全球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好地改善全球健康。
作者指出,准确的医学判断、循证治疗或最佳临床实践,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健康成果。在这一点上,只有接受过健康培训的心脏血管医生可以降低全球心血管病的增长趋势。
作者指出,我们需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全球负担,同样需要训练有素、具有全球视野的心血管病医生。
到2030年,将因慢性疾病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但Heart杂志一篇述评文章指出,2007~2017年间,尽管全球年龄别死亡率有所下降,同期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上升了21%。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和心血管病流行使然。
心血管病医生的职业成就未来发展,不仅仅有赖于出色的个人医疗水平,还需要关注全球健康培训、卫生系统实力加强和人口健康。这有这样才可以扭转全球心血管病流行的趋势。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由此预计会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减少,并没有降低总体死亡率。
来源:Akhter MW, Ngeno G.T, Bloomfield GS. Global health: where do cardiologists fit in? Heart, 2021;0:1–2.
0000
相关推荐
二尖瓣手术同期治疗轻中度三尖瓣反流有获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对于严重三尖瓣反流需要同期干预无异议,但是对于合并轻度或中度三尖瓣反流,是否应同期手术尚有争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2年随访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合并轻度或中度三尖瓣反流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手术有获益。术后三尖瓣反流再次手术、三尖瓣反流进展两级或出现重度三尖瓣反流或死亡的复合主要终点事件风险降低。中国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公布,适合我国高龄患者的评价体系和抗栓建议
近期,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表了《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指出,75岁以上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约1/3罹患心肌梗死和2/3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超过75岁。该共识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结果并引入新的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提出适合我国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评价体系和抗栓建议。针对75岁以上人群,该共识的主要建议如下:1、阿司匹林约10%原醛患者同时异常分泌皮质醇!阜外医院蔡军等研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是肾上腺意外瘤相关的最常见的内分泌综合征,前者醛固酮分泌异常,后者皮质醇分泌异常。那么在原醛症患者中有多少合并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状况如何?阜外医院蔡军、刘欣雨等对该院近两年确诊的309例原醛症患者中分析发现,有10%的患者合并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不过并未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JACC研究:心碎综合征有三种类型,死亡风险不低于心梗
应激性心肌病是1990年被日本医生Sato首次报道,酷似日本捕捉章鱼的罐子。后来因发现有明显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情况存在,因此被称为“心碎综合征”。以前认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类似的死亡风险。近日,JACC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除了同样发现应激性心肌病的长期死亡风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36:34
0000中山大学学者发现,粮食吃得少,房颤风险高
近日,据HealthDay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庄晓东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长期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显示,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度(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总热量比例为45%~52%)的人相比,长期摄入量较低(总热量占比不足45%)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了18%。研究者还发现,不论用哪种蛋白质或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房颤发生风险均升高。